4-7月手足口病高发期,发热起疹子不容忽视

文 / 大河健康网
2021-04-15 09:12
来源翼医生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染性强,可在短时间内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手足口病好发于婴幼儿,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在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可发生集体感染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图源:pexels.
每年的4~7月是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家长朋友们一定要重视!

No.1

发热、起疹子

警惕手足口病!

一般来说,在手足口病感染开始时,孩子常会伴有发热、咳嗽、流涕、流口水等症状。同时,口腔里出现水疱,极易破溃形成糜烂面,由于口腔黏膜溃疡疼痛,孩子有流涎拒食现象。皮肤上露出红色的小丘疹,顶部还易出现水疱。皮疹有以下几个特点:☞ “四部位”:小丘疹一般出现在手、足、口、臀四大部位。☞ “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疹子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

图源:pexels.

不典型、散发型的孩子,出疹只表现在患者身体某一个部位上,斑丘疹或疱疹稀疏且不典型,往往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到医院进行病原学和血清检查才能确定。

No.2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

严重吗?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主要特征有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很少有并发症。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极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发生死亡只要及时就诊,孩子大多会康复。

图源:pexels.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手脚发凉、呼吸加快、心率加快等现象,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No.3

手足口病来袭,

该如何防治?

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可通过接触传播、经粪-口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婴幼儿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注意饮食卫生: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衣物、玩具等要清洁: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及时对患儿的衣物等进行晾晒或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