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咬指甲”的孩子,长大后多半要面临这3种结局,家长别大意
前几天,看了罗云熙与孙铱主演的电视剧《儿科医生》,其中一位从小爱“咬指甲”的孩子引起了网友的共鸣。据孩子妈妈介绍:“孩子从小就爱咬指甲,一到考试时就咬的越厉害,看过无数医生都没治好;为了不让孩子咬指甲,自己还曾往孩子的手指头上抹过盐、辣椒、芥末......”
妈妈的行为,在网友这里却炸开了锅,有同样着急的网友回复:“我家女儿12岁了,还在啃指甲,指甲的肉都凸出来了”;有网友立刻响应到:“我家儿子30多岁了,手脚指甲全部啃了,有时候啃的要流血了,媳妇说他再啃就离婚,还是偷偷的啃......”;还有任性的网友表示:“50多岁了,还是习惯性咬指甲”。
看得出来,很多人都有“咬指甲”的习惯,并且这个习惯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并且有的人会越来越严重。那么,从小爱“咬指甲”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呢?对身体有哪些危害呢?
一、造成牙齿发育受阻,影响颜值
“咬指甲”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坏习惯,倘若这个坏习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就会影响牙齿、牙龈及下颌骨的正常发育。严重者会造成下颌前突、牙齿不齐、牙龈肿大等问题,从而影响颜值。
据克雷伊奇医生(Dr.CarleneB.Krejci)表示:他曾接诊过一个爱“咬指甲”的小男孩,肉眼可见小男孩的牙龈肿胀厉害,最终通过检查发现他的牙齿下的牙龈里面卡着六片指甲碎片。
注意:戴牙套的人最好不要有“咬指甲”的习惯,长期的“咬指甲”很容易让牙套破裂,从而造成矫正治疗的牙齿出现牙根吸收的现象,严重者会导致牙齿丧失。
二、造成口腔及肠道细菌感染,影响身体健康
5岁多的圆圆就非常爱“咬指甲”,双手10个手指的指甲都被咬烂了,导致指甲都往肉里长。前几天因为疼痛难忍去看了医生,通过检查,发现圆圆患上了甲沟炎,甲床下已经积脓了,只能拔掉指甲,清除脓液才能好转。
通过医生分析:长期咬指甲不仅易出现甲沟炎,还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尤其是小孩子的指甲里面,简直就是藏污纳垢的“大本营”,藏有各种各样的细菌。倘若孩子在没有清理干净细菌之前,就用手拿东西吃,就很容易造成口腔感染。
土耳其科学家就曾对咬指甲对传播细菌的实际影响做了相关实验研究,通过检查59个人的口水,看是否有造成腹泻或呕吐的细菌像是大肠杆菌。
实验结果显示:76%会咬指甲的人测出阳性反应。而不咬指甲的人中只有26.5%验出阳性反应。因此,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请“立刻”戒掉“咬手指”的习惯。
三、影响心理健康,易造成孩子不自信
通过观察研究长期“咬指甲”的孩子,发现孩子们常常会在感受到压力、紧张、焦虑时,就会不自觉的“咬手指”。
每当孩子“咬手指”时,父母总会严厉的制止与批评。虽然孩子也知道这个习惯不好,但总是控制不住,面对无法控制的习惯与父母的批评,孩子常常会产生负罪感、内疚、自责,甚至不自信的表现,严重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小时候咬指甲,总是被父母强烈的提醒,正是这种提醒行为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越演越烈,直到成年都无法改掉。
就像《儿科医生》中的那位小孩一样,妈妈的“碎碎念”、打骂、甚至抹盐、抹辣椒、抹芥末,不仅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还会加深孩子的焦虑感,导致自信心更低落。或许父母的这些办法,能让孩子暂时不“咬指甲”,但孩子心理的焦虑没有了“出口”,压力反而更大,对孩子也不见得是好事。
如何戒掉孩子爱“咬指甲”的坏习惯呢?
面对孩子“咬指甲”的这个习惯,父母首先应确信这不是病,仅仅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坏习惯。并不需要打针、吃药来治疗,需要的是父母耐心的陪伴,让孩子的焦虑情绪有发泄的“出口”。
具体的纠正方法可以参考:
1、父母多陪伴、多关心孩子;比如每天给孩子拥抱,多对孩子微笑,让孩子把心中的焦虑释放出来。
2、多跟孩子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告诉孩子“咬指甲”是个不好的习惯,对身体会不好。
3、多陪孩子参加运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身体,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还能通过运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忘掉“咬指甲”的习惯。
4、看见孩子“咬指甲”时不要大声责骂,可以给孩子一颗无糖口香糖,温柔的转移他的注意力。
5、观察孩子“咬指甲”的时间段,让孩子在此期间戴上手套或者手指套。
6、制定“奖励计划”:当发现孩子咬指甲时,及时提醒让孩子自己控制,孩子若做到了,父母就给予奖励一次;奖励的内容可以由孩子来决定,直到孩子不再咬指甲了。
虽然“咬指甲”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坏习惯,但长久“咬指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据相关数据显示:长期“咬指甲”的孩子,长大后患心理疾病的比例会变高,这些孩子也会将“咬指甲”的习惯持续到成年,甚至一生。
总而言之,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需要引起重视,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相信在父母耐心温柔的陪伴下,很多孩子都能改掉“咬手指”这个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