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中心医院: 把服务做到心坎上
与其他科室不同,儿科医护人员既要面对不会清楚表述病情的儿童,还要面对因孩子生病而焦虑、紧张的家长。因此,儿科医务人员既要满怀耐心、爱心,为患儿和家长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还要不厌其烦地安慰、解释。面对患儿和家长,聊城市中心医院儿科一病区医护人员坚持从患者需求出发,设身处地地为患儿及家长着想,不断优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为监护室的宝宝制作电子相册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新生儿战胜病魔的主战场,监护室外,他们的父母也时刻守护着。为让家长了解孩子在重症监护室的成长和变化,医院儿科一病区护士长王慧召集全科医护人员进行讨论,决定为患儿制作电子相册。他们还依据新生儿监护室的严格消毒隔离制度,确定了留取照片、制作相册的方法和流程。
30周的早产宝宝小凡(化名)出生时呼吸困难,面色青紫,患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医师为其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才把小凡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一开始,小凡不会自己吃奶,遇到了喂养困难的难题。护士将奶汁滴入胃管喂养,锻炼他的吸吮能力,10天后,小凡终于可以自行吃奶。小凡患有黄疸,护士细心为其照射蓝光。监护室的护士韩玉作为小凡的“临时妈妈”,细心地留取孩子的照片,并在每天交代病情时,将照片给小凡的父母看,以缓解他们对孩子的想念之情,安抚他们的焦躁情绪。小凡出院时,韩玉又将小凡在监护室里的照片制作成精美的电子相册,配上文字,送给小凡的父母留作纪念。“这些照片太珍贵了,感谢你们的细心,为我们留住孩子小时候的模样。”小凡的爸爸看到电子相册时,十分感动。
患者需要啥,我们就科普啥
“医院真不错,不仅给孩子治好了病,还教会我如何做一个好妈妈。”患儿晓晓(化名)的妈妈小芳(化名)说。
晓晓因发热住院。因为体温不稳定,起初小芳十分焦虑,每隔十几分钟就会为晓晓测量一次体温,一旦发现孩子的体温超过37.0℃,她就紧张得不得了,感觉医护人员不重视孩子的病情。病区护士刘娜发现这个情况后,与小芳进行了交流,安抚了她的情绪。工作中,刘娜发现很多年轻父母都像小芳一样,缺少育儿知识,对孩子生病期间的家庭护理办法更是一知半解。于是,他们就利用“公休会”这一对患者进行集体宣教的平台,就“小儿发热的日常护理”进行详细讲解,并邀请一位宝妈分享了经验。小芳听了讲座,对宝宝发热有了正确的认识,意识到自己对医护人员存在误解。在医务人员的救治和小芳的正确护理下,晓晓住院第三天体温就稳定了,第五天顺利出院。
除了对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科普,护士们还会结合时下疾病特点进行宣教,如“疫情防控形势下的日常防护”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每月两次的“公休会”成了医患交流的桥梁。如在一次交流中,一位患儿家属提出“在进行留置针穿刺后,为孩子奖励小红花”的建议,被他们采纳。这一举措让孩子更加配合操作,也安抚了焦虑的父母,起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