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没有对视、不跟别人玩儿,怎么回事?怎么办?

文 / 谈泊宁静
2021-03-14 09:13

自闭症也叫孤独症,之所以叫孤独症,是因为孩子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外界有接触和交流,与人无对视。这是怎么回事?家长该怎么办?

无对视、人际关系问题,是自闭症特征之一

正常的孩子在人际关系方面是这样的:

×不管大小,与人总会有目光接触;

×大人有问,孩子必有回应或回答;

×呼名会有语言或非语言的反应;

×会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要求、需求或反对等;

×也会害羞、怕陌生人,但属内向性格的正常范围内;

×对身边世界有所察觉和相应的反应,如害怕、烦躁、困扰等。

自闭症儿童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很不一样,这也是一些医生只要看到孩子三两分钟,就可以下结论的原因,主要表现有:

×与人没有目光接触(无对视),或者对视时间过少;

×呼名没反应,或偶尔有反应;

×过分回避陌生人,或对陌生人漠然、视而不见;

×过度依赖母亲/父亲;

×孤独、冷漠,对熟人或陌生人都没有感觉,极少主动接触他人,不与小朋友玩耍,或很少;

×不会与人互动,经常用打、拍、抢的方式与小朋友互动;

×表情单一、漠然,不会看他人脸色;

×肢体语言单一,不会用肢体语言表达需求,也不懂他人的肢体语言。

以上罗列的现象,通过与自己孩子的对比,可作为判断标准。

无对视、人际关系问题,与两个保护性反射有关

大多数自闭症儿童通常会在感官接收和压力处理时出现过度敏感的反应,他们不能从位于脑干的感官过滤刺激,因而引致大脑受到过度刺激和谷氨酸的累积。

恐麻反射于受孕后5-7周开始发展,于12周时整合到拥抱反射之中,它不是一种原始反射,而是一种细胞对压力的反应。类似受到触碰的毛毛虫,当细胞感受到压力(毒素、母亲不良的情绪、电磁辐射等)时的保护性反射。它会令胎儿的细胞释放出应激蛋白,将细胞膜变得难以穿透,里面的毒素排不出去、外面有益的物质进不来。

拥抱反射于受孕12周时开始发展,出生后4个月发展出“战斗-逃跑”模式,即当婴儿发现压力或危险时,会出现“要么战斗、要么逃跑”的对外界的反应模式。若孩子没有“战斗-逃跑”的反应模式,可以断定孩子的拥抱反射是没有整合的。

我们观察自闭症儿童的反应模式,跟恐麻反射和拥抱反射的模式是相同的,即孩子的大脑是出于“保护”的目的,将自己“封闭”起来,所以,看上去就很“孤独”,也就产生了这一系列的人际关系问题:无对视,不与人玩耍和交流。

细胞膜的结构图

整合两个保护性反射,可很好地改善对视和人际关系问题

当这两个反射整合后,孩子会有更强的安全感,能解决感官敏感的问题,增强应对外来压力的能力,所以,可以很好地让孩子对外界事物有正常的“感觉”反应,能正确地认识外面的世界,也会改善与人互动的状况。

整合两个反射的方法很简单,一共三个手法。一是“大星星”,一套下来约10分钟;二是正向触点,一次五分钟;三是Claire Hocking提出的胎儿运动(五个动作),一次约10分钟。这三个手法不仅可以解决孩子安全感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大孩子或成年人的紧张、焦虑、失眠等问题。

但是,这两个反射是最“麻烦”的。不像其他的原始反射,一旦整合后轻易不会被触发,它们在很多时候随时会被触发,从而引起情绪和行为问题。能够触发恐麻反射和拥抱反射的因素不少,比如过度的惊吓、电磁辐射、麸质、体内有毒物质等,所以,最好是自己掌握整合的方法,如若触发,自己就可以随时解决了。

拥抱反射的动作模式

要补充说明的是,很多网友认可这套方法,所以经常向我索要教程和整合方法,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套方法是一套调和的手法,虽然简单易学,但必需亲眼看到和亲手操作才能更好地掌握。我曾试图在网上传授这套手法,后来发现家长们掌握不好,因为涉及姿势、力度、速度和频次等问题,很难用语言说清楚,即使看到视频,不手把手地学也很难掌握,这也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视频教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