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吃了感冒药聋了?」这篇儿童用药指南,值得收藏!

文 / 二年级学习
2021-03-11 00:41
二年级学习小学二年级学习交流,家长学生老师都在关注哦,分享二年级语文、数学、英语考试和学习资料,还能在线学习哦16篇原创内容Official Account

「儿童要用儿童药」,一个看似简单的呼吁,目前实现起来却似乎困难重重。

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儿童陷入无声的世界,而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更难以计数。

《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中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12.9%),新生儿更是达到成人的4倍(24.4%)。

01

浠诺就是一位遭遇了用药不当情况的小女孩。一次发烧后,妈妈发现已经喃喃学语的女儿,不再发出声音,小浠诺陷入了无声世界。

浠诺喜欢画画,她眼中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如果不是2岁时的那场高烧,浠诺也可以听到鸟儿的叫声、小伙伴的呼喊声。

小浠诺发烧后,妈妈先后带着她去了村医务室、县医院,开了消炎药和咳嗽药。

「当时大概用了5、6种药」,结果就是,浠诺再也听不到妈妈的声音。

浠诺听不见后,妈妈带着她跑遍了北京的大医院,希望通过治疗,让孩子能够再听得见。

但是,不当用药对浠诺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只能通过终身佩戴助听器或者植入人工耳蜗的办法,让浠诺勉强听到声音。

除了浠诺,以下的真实案例,同样发生在儿童身上:

案例一

人物:男,2岁4个月

误服原因:因为腹泻家长自行给孩子成人用止泻药,每次1片,共3次,腹泻减轻,但患儿逐渐昏睡、昏迷。最后经输液促进毒物排泄,1天后精神恢复正常。

研究告诉我们:31%的家长会把成人药减量给孩子服用。

案例二

人物:6个月儿童

误服原因:宝宝发热,医生开具退烧药,嘱咐每次服用0.6毫升,但奶奶给宝宝喂了6毫升,宝宝一下子体温下降,被送入急诊室。

一周后肝功能出现异常,治疗数月后恢复。

研究告诉我们:37%的受访家长会用普通汤勺给孩子服药。

另外研究还告诉我们——

有 19.8% 的家长会将药溶于牛奶/糖水/饮料/粥汤等给小孩服用;有 42.7% 的家长会根据自己或亲友的经验给孩子用药;有 72.5% 的家长在小孩服药初期症状消失后,自行停药;……

以上这些行为,相信很多家长都曾中过招。自己的孩子不舒服,便想自行给孩子治疗,也不管孩子到底对哪一种药物耐受,到底该吃多少量。

所以,你真的了解自己孩子的用药安全吗?

02

儿童安全用药报告显示,临床接诊的中毒儿童中,因药物中毒的比例从2012年的53%上升到2014年的73%,死于不合理用药的人群中,儿童占比高达32%。

从中毒年龄来看,0-14岁儿童的药物中毒占比最大,占 64.0%!

1、孩子具有独特的消化特点

三岁以前的儿童,胃酸分泌比较少,这样对酸不稳定的药物,例如青霉素的吸收就会增多,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

2、孩子的肝肾代谢能力欠缺

由于儿童肝脏和肾脏对药物的消化和排泄能力较弱,擅自给儿童联合用药,会加重其肝脏和肾脏功能负担,甚至导致肝肾中毒。

3、儿童用药普遍“成人化”

儿童要用儿童药,儿童不是成人缩小版,不要减量服用成人药,儿童肝肾发育不完整,对药物过敏,即使减少剂量也容易引起机体损伤。

那为什么还是普遍存在“儿童用药成人化”?因为下面这个原因...

4、儿童药数量少的可怜

据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6 年 6 月,我国国产药品总体批文中,儿童药批文数量占比仅 2%。

全国 6000 多家药厂中,专门生产儿童用药的仅 10 余家...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

5、成人药剂量拿不准

儿童药少的可怜,所以有些情况不得不使用成人药。但是成人药的剂量家长总把控不好,1/2片、1/4片、1/8片,

「小片直径不到1厘米,怎么平均分成4份?分偏了怎么办?」

以上5个原因导致目前儿童用药的现状——

儿童药数量极少;

儿童对成人复方药很敏感;

儿童用药剂量无法精准把控;

儿童对某种药物排斥;

... ...

03

作为家长,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同样剂量的药,亲戚家孩子吃了就有效,自己家孩子吃了却没效;

同一种药,邻居孩子吃了就恢复健康,自己家孩子吃了却不良反应;

孩子感冒吃药,吃了以后却食欲大降,大哭大闹。

医生在开药的时候,考虑地十分仔细,如「身高体重、年龄、性别、并发症、脏器功能、病程、环境因素...」,用药时也是十分地谨慎小心,但为何儿童不良反应居高不下?

临床医生开药时考虑的因素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个体化差异」,医生、家长在给孩子服药时遗漏了基因的多态性,简单地说就是每个儿童对于不同药物的反应不尽相同。

就拿感冒来说,同样一种药物:

儿童A使用过后疗效显著,很快康复;儿童B和儿童C使用过后疗效却很差,这时家长很可能加大剂量,造成严重后果;相反,儿童D使用过后竟然出现了中毒现象!

在儿童用药现状不太乐观的情况下,给自己孩子安全的用药保障是头等大事!

所以这时候,需要的是「精准医疗」,通过基因检测来区分不同儿童之间的个体化差异。

如上图所示,儿童A、B、C、D通过基因检测,分别找出了适合自己服用的感冒药1、感冒药2、感冒药3,这时药物都起到了效果,还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儿童用药安全基因检测,从4大方面帮助孩子排除用药雷区:

面临儿童药物选择时会让您考虑地更全面,让您的孩子更早地远离“试药”的威胁;

推荐合适的用药剂量,有效缩短病程,快速减轻孩子生病的痛苦;

指导家长如何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孩子受到药物的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