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爸爸新妈妈,这些琐碎事你要知道!

文 / li朗育儿知识
2021-03-06 18:26

各位宝爸宝妈们

当你们成为新上岗的爸爸或妈妈时

会不会特别紧张

但是又有些“措手不及”呢

一边想着幸福的生活

一边烦恼着婴儿大小事

面对新生儿的生活

不少“大事”可以请教有经验的宝爸宝妈

但是

婴儿的琐碎事

你知道怎样灵活解决呢?

来听听今天的嘉宾医生怎么说~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

从事儿科及儿童保健学临床工作9年。201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现在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学位。参与主持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1项,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1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7篇。

— Q1:按需喂养?还是 按时喂养?—

提到新生儿的喂养

家长最多的反映是

宝宝总是吃吃停停的

到底一次喂多少量

隔多久喂一次才对呀?

我们的宝宝的胃容积是不断变化的,吸奶的能力也是不断进步的。刚出生的几天,宝宝的胃容量很少,然后吸吮能力也很弱,很经常就表现为,吃两下就累了睡了,睡半个小时左右又会想吃奶。这个时候,家长不要过于纠结喂养规律,做到按需喂养,就是看到小朋友有吃的意愿,就可以主动喂奶。

还有要注意的是,部分母亲在宝宝刚出生的几天,可能母乳分泌还不是很足够,又或者是小朋友的吸吮能力还不足以很好的吸出母乳,这时候家长要及时注意宝宝的尿量,如果感觉尿量或大便量较少,宝宝表现整个人皮肤很干燥,那么就要注意保证奶量。

保证奶量的方法是如果母乳充足,宝宝吸吮的能力还不足,可以多吸吮,让小朋友少量多餐吃够,如果宝宝实在是很难吸吮出来,可以把母乳挤出来,用奶瓶或勺子喂足小朋友。如果暂时奶量不足,可以适当添加配方奶喂养,而母亲也不要太焦虑,注意休息、补充水分、主动哺乳,母乳会增上去的,等母乳充足后再停了配方奶即可。

对于大一点的宝宝,他们会慢慢出现自己的进食节律,对于一些进食量少,进食频次又少,体重增长不理想的小朋友,家长可能就要主动喂养,比如2-3小时主动喂养,尽量保证24小时的奶量达到标准。

这个时候就有家长会遇到这个问题,宝宝到底要不要夜奶?

网上的建议五花八门,比较常见是不要夜奶,以免影响小朋友的睡眠。夜奶不夜奶,原则还是一样的,如果小朋友不用喂夜奶的情况下,24小时的奶量是充足的,生长情况又好,而小朋友没有主动吃夜奶的需求,也可以不喂夜奶。如果不喂夜奶的话,24小时的奶量不够,而小朋友又没有主动吃夜奶,那么还是建议母亲隔3个小时左右主动喂奶,保证小朋友充足的奶量以满足生长的需求。如果小朋友自己很大意愿要吃夜奶的,建议还是应该按需喂养的。

— Q2:婴儿的大便 —

婴儿臭臭的问题是家长关心问题榜的榜首问题。比较多家长会问这样的问题:宝宝每天排几次大便是正常的?大便比较稀,或者比较硬,又或者比较绿,有白色粒粒有没有问题?

一般刚出生的宝宝在3天内会排一种墨绿色(感觉很黑)的大便,叫胎粪。排胎粪对判断婴儿的肠道发育很重要,比如一般生后3天就应该排过并排完胎粪。如果生后未排胎粪,那可能提示消化道发育异常,如果生后3天胎粪仍未向黄色改变,那可能存在胎粪排空延迟,可能也是存在消化道发育异常的问题。

排完胎粪后,大便一般是黄色或黄绿色的。如果大便是淡黄的,或者灰白色的,又合并宝宝黄疸持续很久不消退的,可能要考虑胆道闭锁的问题。

一般来说,如果宝宝生长情况好,能主动排便,大便无合并血丝或太多粘液,黄色、黄绿色、绿色,很臭的大便其实都是正常的。如果婴儿有自己的排便规律,可以自主排便,无合并腹胀等其他不适,不是每天排便的话,应该也是正常的。

有一部分母乳喂养的婴儿会出现大便次数较多,每次大便呈水状,或伴有较多泡沫,放屁很多,伴哭闹。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乳糖不太耐受。大多数是不影响宝宝正常生长的。那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改善宝宝的症状。

首先,母亲不要吃得太甜。广东这边还要注意像红枣、枸杞、桂圆、党参这些吃起来比较甜的食物其实糖份都比较高的,母亲注意适量进食。猪脚姜那些甜醋也要适量,酒(米酒、黄酒)等不建议吃用。

第二,可以给宝宝服用一些益生菌促进肠道乳糖的消化。

第三,乳糖不太耐受的小朋友屁股比较容易出现发红、皮损的问题,建议每次大便后用清水清洁后晾干进行护臀处理,避免过多使用湿纸巾。

吃配方奶的宝宝一般会出现大便有较多白色的粒粒,这些叫奶瓣,是蛋白质未完全消化造成的。因为配方奶是牛奶蛋白、牛奶的脂肪,相对母乳的蛋白、脂肪分子要大一些,所以宝宝消化起来会没那么充分。如果小朋友生长情况良好,无明显不适的症状,就不建议频繁更换配方奶。其实每个配方奶都有自己的优势戳头,所以家长选择合格的产品即可。

到了引入辅食后,宝宝的肠道食物来源种类增多,肠道菌群的组成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大便的性状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变得更臭、更干结,颜色更深,次数更少,向成人的模式改变。我们应该循序慢慢引入多种辅食,让小朋友的肠道慢慢适应不同种类的辅食,才更利于肠道的发展。

至于“便秘”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改善。首先,进食辅食后要保证婴儿充足的水分。应该每个小时,少量地给婴儿喂白开水。第二,蔬菜应该原条煮熟后手工碾碎或撕碎进食,水果应手工刮泥或直接食用,以保证纤维,使大便得以软化。第三,尝试竖立位排便,对更大的儿童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 Q3:鱼肝油的困惑 —

首先要强调的是,我们儿保医生强调补充的“鱼肝油”其实是指维生素AD或维生素D制剂。我国的营养指南建议足月的婴儿从生后2周开始就可以补充维生素D 400IU/日,直至至少2岁。对于早产婴儿从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 800IU/日,到3月龄改成和足月婴儿一样。这个只是预防的剂量,如遇生长迅速的小朋友,或日照时间不足的小朋友需要的剂量就更大了。

有些家长会买一些深海鱼油、鱼肝油代替维生素D。市面上的鱼油、鱼肝油的确是含有维生素D的,但是如用这些保健品作为维生素D的来源的话,就需家长认真阅读说明书,确保维生素D的量能达到400-800 IU/日。

— Q4:微量元素与骨密度检查的解读 —

很多家长会很谨慎,补充什么元素前都要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如果微量元素检测没有提示缺乏的,就坚决不会补充,担心会过量。又有部分家长对微量元素的检测非常反感,认为这些检测都是不必要的。

其实我们应该客观的解读微量元素检测。微量元素的检测对营养素的情况判断有一定的意义的。

我们以血钙和骨密度为例详细讲讲这些检测的意义。人体里的钙很大一部分与磷一起组成了我们的骨骼和牙齿。仅有一小部分钙留在血中,维持肌肉等的活动机能。

但是,骨钙和血钙是相通的。如果当我们摄入的钙不足时,不足以维持血钙正常时,我们的身体会调动骨骼里的钙,使部分骨钙转变为血钙而维持血钙的稳定。待摄入钙充足后,一部分血钙又重新沉积到骨骼里。如果长期摄入钙不足,骨骼的钙会不断脱钙到血中维持血钙平衡,那么骨骼就会逐渐出现缺钙,这时骨密度检测就可能提示缺钙,但微量元素检测还是正常的。

那说到这里,家长们又会问,既然钙这么重要,直接补就行了,不用检查也行。我们一般按照预防的剂量为小朋友补充维生素D和钙。但是预防量能满足一般的生长,对于饮食习惯不好,或者挑食偏食的小朋友,又或者生长迅速的小朋友,预防量可能是不足够的,定期检测骨钙及血钙是监测小朋友营养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小朋友的情况及时调整补充维生素D、钙的量。

那又有家长问长期补充钙,会不会结石的。影响结石的因素很多,绝大多数不是由于补充钙剂引起的,更可能和饮食习惯,比如摄入尿酸过多,肾功能异常,水分摄入不足有关,不能用补钙来背锅。

特别鸣谢 |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