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只因一口痰!送你治多动症的方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文 / 微门诊
2021-03-06 00:31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医学准绳大要》、《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儿童多动症。

说起这个多动症,寻常人可能会觉得是个笑话。但是对患儿的父母来说,这却是一辈子都很难抚平的痛。

我曾经就遇上过一个患儿的母亲。她的儿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被无数次地劝退。先有人说他是自闭症,后来又确诊多动症。小孩整日污言秽语,丝毫不能安坐哪怕是一分钟。当妈的整日以泪洗面。其痛苦,非一般人能够理解。

对这个事儿,我想说,要考虑痰热扰心的问题。正如《医学准绳大要》里说的那样:“痰饮变生诸症,形似种种杂病,不当以诸杂病牵制作名,以治痰为先,痰饮消,则诸症愈”。

来,看一个我收藏好久的病案吧。

话说有一个男孩,当时才8岁。什么毛病呢?就是上课的时候,根本坐不住,从座位上下来,在地上乱走。老师批评他,他顶嘴,而且满嘴污言秽语,什么难听说什么。在平时,则注意力分散,身体活动一刻不停,根本无法制约。实在没事儿干,人家就在客厅里转圈圈。另外,整个人烦躁易怒。说不上因为什么,他就发火、骂人。至于说文化课,那根本就学不会,连最基础的东西都很难掌握。

后来,这孩子就被诊断为儿童多动症。

孩子的母亲,惧怕长期服用西药对身体不好,于是转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孩子脉滑,舌苔白腻,舌质红,起芒刺,小便色黄。细问得知,患儿常觉腹胀,喉咙里头有痰,说话带有痰浊之声。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咱们看一下——

黄连5克,竹茹、菖蒲、生山栀各10克,琥珀2克(冲),陈皮6克,半夏10克,胆南星4克,远志6克,枳实8克,郁金10克,生甘草4克,钩藤10克(后下)。一共是七剂。水煎服,每日服用3次。

这是内服药。与此相配合的,还有一个外敷的方子。这就是,朱砂20克,黄连60克,胆南星30克,研成细末,用醋调和,外敷两侧涌泉穴。

就这样,七剂药喝完,患者注意力大为好转,情绪平稳,课堂表现大有进步。接下来,原方再用30剂,诸证悉平,患儿基本上可以独立学习,和其他的孩子没有差异,而且学习成绩进步了。

就是这么一张小医案。我把它拿出来,和你探讨一下背后的学问。

很显然,从辩证的角度说,上文这个患儿,属于典型的痰热扰心。他的舌质发红,起芒刺,这说明体内有热。舌苔腻,说明有痰湿。喉中有痰,胃脘胀满,说明中焦不和,痰湿阻滞。小便色黄,说明热邪内扰。痰热之邪,上蒙于心,令心神不安,痰迷心窍,故而神志不清,言语污秽,多动多语,无法抑制。

这时候怎么办啊?很简单,有痰就清痰,有热就清热。咱们再看看医案里的方子——

黄连5克,竹茹、菖蒲、生山栀各10克,琥珀2克(冲),陈皮6克,半夏10克,胆南星4克,远志6克,枳实8克,郁金10克,生甘草4克,钩藤10克(后下)。

这个,其实是温胆汤的化裁。温胆汤,是中医里头著名的祛痰剂,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它的基本构成,就是半夏、枳实、竹茹、陈皮、茯苓、甘草。其中,半夏、陈皮和枳实,燥湿化痰,降逆理气,竹茹清痰热。茯苓利水除湿而宁心。这就对痰热内扰、中焦不和的人很合适。

医案里头用的方子,就是在温胆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其中,黄连、栀子、琥珀、郁金、钩藤清热安神,菖蒲、远志开窍醒神。这就是基本治疗思路。

至于说外用药,则起到清热、安神、化痰的作用。

我把这个东西写出来,供大家伙来参考、借鉴。

说起来,这个多动症,也算是怪病、疑难病。西医主张用药物控制。中医的主要治疗思路,就在于化痰热。中医讲,怪病治痰。遇上此类神志异常的疾病,从痰论治,是主要思路之一。而且,从临床观察来看,真的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具备痰热之象的,确实不少。因此,温胆汤加减来治疗小儿多动症,是现代中医临床的优秀经验之一。

当然,我不能说,所有小孩子的多动症,都属于痰热。即便证属痰热,不同的孩子,也有细微的差别。所以,文中这配伍和验案,仅供参考。有需要的非专业读者,不宜盲目照搬,而是应在中医师的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辨证要点,我前面在案例中都有详尽描述。

在这里,我还想多说几句题外话——小孩子啊,是稚阴稚阳之体。他们的心火,容易亢盛。肝阳,也容易偏亢。他们的身体,容易出现阴阳偏颇。在这个时候,我们家长,务必注意他们的饮食,不要太过肥厚、油腻、辛热。不然的话,这些东西吃进去,容易生成脾湿。脾湿郁结,再和阳热之邪纠缠起来,就形成了痰热。痰热扰于心神,这孩子就容易出毛病。我甚至觉得,除了多动症,很多孩子的叛逆性格,也和痰热有关系。所以说,我们务必明白小孩子的体质特点,尽量减少不科学喂养所导致的问题。

当然,不少家长,在觉得孩子不好管教的时候,就怀疑人家有多动症。这也是不对的。屎盆子,别轻易往孩子身上扣。你得带孩子看一看,寻求科学准确的结论。你要是动不动训斥人家有多动症,他就容易自卑,甚至会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这对他以后的生活、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