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误食网红“巧克力”险丧命:学习这些知识关键时候能救命!

文 / 央视网少儿守护人
2021-02-23 09:09

前段时间,湖南的娄女士经历了一场“梦魇”。

有天,她给儿子力力(化名)喂饭,发现儿子吃两口就吐、还狂吐舌头,小手乱抓,和平常判若两人。

看着儿子异常,娄女士惊恐万分,吓得赶紧送往医院。医生看着精力旺盛的力力也吓了一跳。

一个2岁的孩子四肢不停地动、入睡困难、满头大汗、心率跳动超过常规的50%!

若不是吃了什么,平时乖巧的孩子不可能突然“发病”。仔细排查后,发现罪魁祸首竟是两块“巧克力”!从外观看,它和巧克力如出一辙,让人很难分清。

当他们想看看说明书,了解成分,才发现这根本是“三无产品”:无生产商、无厂址、成分不详。

这样“出生不明”的“零食”,却是儿子小姨“给予厚望”的“减肥神药”。不幸的是,年幼的力力把它当成零食吃了,这才有了一系列的“并发症”。

这款被吹嘘有奇效的“溶脂巧克力”,检测出的主要成分,竟含有国家明令禁止的“西布曲明”!

医生说:“西布曲明,是种中枢性减肥药,副作用很强,容易引起肝损伤、高血压、心率加快,严重更能造成器官衰竭而致死。”

成年人长期食用,都危害无穷,何况是两岁的孩子?而且孩子还吃了两颗!

经过四天的导泻、护心等治疗,孩子慢慢才恢复意识,留院进一步观察。要是孩子不小心再多吃几颗,或者家长没及时发现送医。那结果,细思极恐!

1-3岁左右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经常用嘴探索,认知事物;用手触摸,感知事物。

要是形状奇特,或闻着香甜的药物或危险品,没放在安全的地方,他们随手就能翻来“探究”。

即使大孩子,也不能低估他们的“好奇心”。若我们不引起重视,一次“疏忽”,将终生遗憾。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东西明明不能吃,却因披着“迷惑”的外衣,让孩子毫无抵抗力。

前段时间,听朋友讲了件事,脊背一阵发凉。

邻居家男孩浩浩,在游乐场玩时,看到好朋友乐乐正在玩一种“神奇饮料”。

从外表看这些饮料有“橙汁、汽水”,五颜六色极其诱人,他一下子就被吸引。

乐乐兴奋地说:“这些饮料不仅好玩,而且香香的!”说完就分了几瓶给浩浩。

父母在一旁聊得正欢,也没注意,结果浩浩玩时候忍不住吃了点。

下午,妈妈见浩浩神情不对,仔细询问才知道他吃了“软软的饮料”,忙送往医院。后来,发现浩浩吃的“汽水”原来是种“泥”!

网上随便输入“假水”,能发现一堆披着饮料外衣的“毒水”,极受欢迎。

可事实上,这些网红泥的问题,之前就频频被曝光。

记者暗访发现,这些“水晶泥”多是由胶体和塑料配件PVC混合而成,再加入硼砂,形成类似果冻状的凝胶。

因为Q弹,孩子很喜欢玩。但硼砂是种有毒化学品,孩子如果玩后,再触摸口鼻,或放入口中,过量会中毒,严重能致命。

可这些网红泥,在校园极受追捧,对孩子的健康形成很大隐患。

明明不是食品,却用饮料瓶包装来吸引孩子,这样错误的引导,完全没顾忌隐藏的安全隐患。

尽管上面写着“非食品,不宜使用”,可年幼的孩子根本不识字啊!

这样的警示几乎形同虚设,如果家长没提前告知,最后“苦果”只能孩子独自承受。

如果说孩子无心的伤害还情有可原,那父母有意的无知就让人无法释怀了。

曾有则“四岁孩子将老鼠药分给同学吃”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

四岁男孩轩轩,下课把从家带的一大包“零食”,热情地分给培训班的同学。

男孩乐乐因打不开瓶盖,找家长帮忙,这才发现里面竟是老鼠药!

3名小孩不幸中招,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其中一名女孩娟娟,因误服较多,情况危急,21项检查指标中有19项异常。在洗胃时胃出血、肝肾功能受到到损伤、还发着低烧。

大家都很纳闷,鼠药为何会在孩子书包?当他们质问轩轩家长时,没想到家长竟事先知情。

不但如此,轩轩家长还淡定地打开瓶盖,辩解道:“这都是中药成分,无毒无害。”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女儿,娟娟父母气愤不已。

面对杀伤力极强的“毒药”,父母不但没有任何安全意识,任由孩子带入学校,且对其危害性“一无所知”,实在让人愤怒。

有时,父母的“无知”,比孩子的“好奇”杀伤力更大!

近年来,孩子误食“危险品”的新闻层出不穷。

2岁男孩误食降压药险丧命;

8岁男孩误食干燥剂险丧命;

小学生误食老鼠药死亡…

我们总对意外存在侥幸,殊不知一旦发生就是百分之百。

防患于未然,提高安全意识,多了解一些安全知识,关键时刻真能救命。

1.危险品放置高处柜子上锁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家长虽然把药品放在冰箱上层,殊不知孩子竟用椅子,借助柜台,爬上去拿到吃了。

可见光放在高处,也不是万全之策,柜子一定得有锁。

2.药物不要留下残渣

有时,因疏忽,吃药时会洒落一些,低龄的孩子很可能因好奇而误食。

3.拧紧药瓶盖

网上有个爸爸,刚吃完降压药,瓶盖没拧,随手放在床头,就被一旁2岁的儿子误食了几颗。

有了孩子,我们都得多一份“警惕”,你根本不知道孩子的探索欲有多强,手速有多快。

4.教孩子区分药物和食品

有时,孩子不喜欢吃药,我们常会骗他们说是“糖果”。

千万别给孩子错误的认知,让他们对药品存在误解。

告诉孩子药品是什么,以及误食后的危害,是我们必须给孩子上的“保命课”。

5.不要用危险品逗孩子

面对孩子,我们常把握不好“逗孩子”的尺度。

之前就爆出孩子因家长的玩笑话,而误食像糖果一样的网红洗衣留香珠。

明明不能吃,就别开玩笑说是“甜甜水”、“豆豆”、“果冻”…

孩子年龄尚小,根本区分不了笑话和事实。

6.不要用食品容器装药物

为了引诱老鼠,很多人都会把鼠药和食物混在一起。

之前就爆出,低孩子被“假象迷惑”而吃错药。

1.时刻警惕孩子的异常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药事科主任王菲曾说:“孩子误食药物非常危险,因儿童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如果处理不及时,很容易有后遗症。”

所以,一定要警惕孩子的异常。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判断孩子是否误食。

一、 孩子是否呕吐或昏昏欲睡;

二、孩子嘴唇是否有异物残留;

三、孩子嘴唇和舌头是否有灼伤的痕迹或颜色异常;

四、孩子口腔是否有异味。

2.送医院之前的急救措施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药事科主任王菲指出,若发现孩子不慎误服药物,千万不要惊慌,先判断孩子到底吃的什么,大概服了多久,再采取措施,对进一步治疗非常有帮助。

若误服一般性药物很少剂量

例如毒副作用较小的维生素、止咳糖浆等,不用特别担心,让宝宝多喝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排出即可。

若误服副作用大的药物

如解热镇痛类或安眠药、抗生素之类的药物,送医前家长需迅速用筷子或手指轻轻触碰孩子的喉咙后部(咽后壁处),刺激其呕吐,吐后喝些白开水再继续催吐。

反复几次,让孩子把存留在胃内尚未消化吸收的药物吐净,并送往医院救治。

若误服碱性类药物

如小苏打、健胃片等碱性强的药物,可给孩子喝些食用醋、橘子汁、柠檬汁等酸性食物,以中和药物碱性,并及时送医院。

若误服酸性类药物

如石炭酸或阿司匹林等酸性药物,应尽快让孩子喝牛奶、面粉糊或豆浆类饮料,保护食道和胃黏膜,避免药物对食道和胃肠道的腐蚀,并及时送医院。

她特别提醒家长,若发现孩子吃错了药,安慰和关心孩子,比打骂恐吓,更能让孩子说出“实话”。

同时,送往就近医院时,记得带上误服的药物或是说明书,这样可以帮助医生尽快对症处理。

我们从不希望这些知识可以用到,但当我们了然于心时,遇到危急时刻,那种镇定的心态和理性的判断,就是孩子最大的护身符。

对父母而言,孩子的生命健康永远排第一位。

为了孩子,多了解一些急救知识,多学习一种药品分类,多一份警惕和细心,都可能在关键时刻救孩子一命。

阅读一篇文章只要几分钟,动动小手把它分享到朋友圈只要几秒,却可以为我们或朋友的孩子,多添一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