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后,儿科医生妈妈竟然这样做……

文 / 医学界儿科频道
2021-01-19 00:17

*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孩子发烧,你必须知道这些事儿!

孩子生病,家长着急尤其是碰到孩子发烧时有的妈妈邪乎,有的爸爸夸张有的奶奶姥姥心急火燎其实这个问题,所有的妈妈即使是儿科医生妈妈也会遭遇到今天我们请到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吴晓林,这位儿科医生妈妈分享了自己在孩子发烧时的应对办法——

“孩子偶尔发烧感冒对每个家庭来说都不是稀奇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夏天,我儿子9岁时的一次发烧经历。

那天我下班回家后发现儿子有点发热,但精神状态还挺好。细问孩子外婆得知,傍晚时他与小伙伴在小区里玩水枪,浑身湿透还伴着大汗。回家后,直接冲进空调房里对着冷风吹。我心里一咯噔,这小家伙怕是要生病了。

果然,晚上儿子的体温上来了,9点时腋温达到了37.9℃。我拿听诊器给他听了心肺,又看了喉咙,都还好,基本确定是下午的水枪大战配空调猛吹引起的发热。

心里有了点底,就不慌了。晚上10点,摸孩子手脚还是冰凉的,我意识到体温还在上升期,就准备了热水给孩子泡手、泡脚,并少量多次的让他饮水。

凌晨12点体温达到了38.4,我用温热毛巾给他擦拭了身体,之后观察体温一直没有再继续上升。

第二天早上6点,儿子的体温就回落到37.5℃。因为还要上班,我嘱咐外婆注意测量儿子的体温,观察他的精神状态,有什么事情随时跟我打电话。

第二天下班回家,我又给孩子听诊看了喉咙,随后的两天,孩子的病情逐渐好转,只是略有些轻微咳嗽,四天后就痊愈了。

看完这故事,拿着手机的老母亲有没有一些吃惊?原来儿科医生处理自己孩子的发烧既简单又复杂,她可以大胆到不给孩子吃药,又会精细到泡手泡脚整夜守护。

对于很多没有专业知识的家长,孩子一发烧就慌了手脚。怎么量体温最准确?持续烧会不会烧坏脑袋?怎么护理宝宝?考虑到家长的这些疑问和需求,本期吴主任就为所有的老母亲、老父亲准备了一份权威科学的小儿发热处理手册。一册在手,发热不愁!一、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发烧了?在门诊,我常常听到家长说,“医生,我的孩子发烧了。”
其实,如何判断孩子发烧,体温多少算是正常,很多家长并不能准确知道。

1.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发烧?

很多家长在判断宝宝发烧时,常常会出现两个误区。
误区一:当妈妈看见宝宝有些不对劲时,常常用手摸摸孩子的额头和小手来判断,如果宝宝的皮肤发烫,妈妈就认为是发烧了。这样判断孩子发烧是不准确的,因为妈妈的手不是体温表,不能准确测量体温。误区二:一些妈妈不用手摸孩子的额头,而是使用体温表测量宝宝的体温,当体温超过37℃时,就认为孩子发烧了,然后就急匆匆地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其实,不同部位的体温不相同,而且不是37℃就是发烧。

2.不同部位的体温须知

耳温:38℃以上为发热(小于3月婴儿的耳温与中心温度的关系不大,不推荐)
口温:37.5℃以上为发热(因为需要孩子的配合,所以不适合婴幼儿)腋温:37.3℃以上为发热肛温:38℃以上为发热

3.体温多少是正常的?

通常以小儿腋下体温来衡量:
  • 36~37℃:为正常体温

  • 37.3~38℃:为低热

  • 38.1~39℃:为中度发热

  • 超过39.1~41℃:为高热

  • 超过41℃:为超高热

孩子发烧如何处理?一般情况下,当小儿体温在38℃以下时,家长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不必处理。如轻易退热,可降低机体抵抗力,并可掩盖病情扰乱疾病的发展规律,对诊断治疗不利。
但发热持续过久或过高,可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下降,不利于健康恢复,因此对高热应适时采取降温措施。治疗发热的目的1)降低高热,减少机体消耗。2)对某些危重病例(如中毒型痢疾、重症肺炎)积极的退热处理对稳定病情有一定作用。3)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热性惊厥史的宝宝,退热药不能防止热性惊厥发作,也不会降低热性惊厥复发的风险。2物理降温孩子发热时,千万不能“捂”。事实上,越“捂”体温越高。所以,孩子发烧,第一时间要解开患儿的衣服来散热。同时,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 温水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

  • 热水泡脚: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

  • 冰袋冷敷:如果觉得冰块太冰的话,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状态就取出,包上毛巾给宝宝冷敷。

退烧药对于≥2月龄,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患儿,可以使用退热药。
退烧处理不是治病,而是为了减轻孩子的烦躁和不适感,同时也缓解家长对孩子发烧的紧张或恐惧情绪。孩子发烧有一个过程,流感季节时会持续3~5天,如果是明显的着凉1~2天就会好。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反复;一天中也会有反复,即有时烧有时不烧。

睡眠不安、烦躁、胃口差、活动减少是孩子典型的不适表现,出现了这些症状就要考虑吃退烧药了。目前各医院和药房出售的退热药有数种,很多家长在选择时往往无所适从。为帮助各位家长做好退热药的“选择题”,现将临床常用的几种退热药作一下介绍:
  •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 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肝毒性。该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4~6小时服一次。

  • 布洛芬: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 ,每6~8小时服一次,推荐6月龄以上宝宝。

有些家长可能还会用退热贴。虽然它有助于散热,但对全身退热作用不大。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或冰贴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

按宝宝年龄选择退烧药:
  • 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


  • 2岁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烧药。


  • 再大一点的孩子可用片剂。


  • 腹泻孩子不建议使用栓剂。

发烧会不会烧坏脑子、烧成肺炎?“到我门诊来看孩子发烧的家长,最担心最恐惧的有两个,一个会不会烧坏脑子,另一个会不会烧成肺炎。”吴晓林强调说:“都不会!吴晓林介绍,发烧有很多原因,能“烧”坏脑子的,只有脑部疾病引起的发烧这一种,如脑膜炎、乙脑、脑结核等脑部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烧。如何判断孩子发烧是否与脑病有关?方法很简单,就是看孩子发烧时是否伴随着呕吐、嗜睡,是否有性格改变(过去很乖的现在变得很闹,过去很闹的孩子现在变得很乖了)。脑子也不是烧坏的,而是感染损害的。有些孩子发烧几天后才确诊为肺炎,这也不是发烧诱发的。吴晓林解释,这是因为在孩子发烧头几天,肺炎的症状还没有表现出来,只是随着病程进展,几天后才表现出来。三、发烧时如何饮食?小儿发烧首先应供给充足的水分,其次要补充各种营养物质。
  • 多喝水,在不肯喝水的情况下可以改喝果汁之类的;

  • 吃些易消化的食物,以稀饭、汤水、面条为主;

  • 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少量多餐。不必盲目忌口,以防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

提醒强调:对发烧时食欲不振的孩子,千万不要勉强其进食,应顺其自然,待有饥饿感时再吃,但不要断水,要注意补充水分。四、哪些情况需尽快就医?
  • 出生不满3个月的宝宝发热;

  • 体温40℃以上持续24小时;

  • 体温38.5℃以上持续72小时;

  • 有发热伴剧烈呕吐或腹泻、全身或部分身体抽搐、吞咽困难、呼吸急促、口唇发紫;

  • 精神差,活动少,烦躁或萎靡,甚至昏睡、昏迷;

  • 口腔干燥,眼窝凹陷,哭时泪少,尿量减少甚至无尿,小宝宝的囟门明显凸出;

  • 热退24小时后体温再次升高。

请注意:若对宝宝的病情拿捏不准或无法自行处理的,请及时带孩子就医。

2021年1月23日-24日,医学界传媒联合4个顶级风湿免疫科室,即将举办“乘风破浪——2020风湿年度盘点”线上会议,会议汇聚20位大咖,涵盖8个疾病领域,纵览2020年度大事件,希望传播风湿最强音,打造学术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