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病」宝宝的五条用药原则
前段时间科普了对乙酰氨基酚慎用于蚕豆病宝宝后,有家长留言希望写一写蚕豆病宝宝的用药注意事项,今晚我就请家有蚕豆病宝宝的邓昂药师写了这篇文章。
作者:邓昂
作为一名“蚕豆病宝宝”的药师老爸,我日常会解答很多“蚕豆病”宝宝用药问题的咨询。
“蚕豆病”学名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它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遗传疾病, 如图所示。
“蚕豆病”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贵、川、江、浙高发,患病率约为6~10%,广东和广西两省患者相对较多。
大多数“蚕豆病宝宝”日常是没有症状的,也没有明显的红细胞破坏,也不一定出现明显的贫血,有可能只是表现出非常轻微的贫血。
但是“蚕豆病宝宝”如果食用或者接触下列物质,可能诱发溶血:
- 蚕豆及蚕豆制品、苦瓜等食物。- 强氧化性的化学物质,如樟脑球、苯胺染料、装修涂料。- 呋喃西林、硝酸异山梨酯、亚甲蓝、黄连素、珍珠粉、金银、牛黄、熊胆等药物。- 以及患上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肝炎、沙门氏菌感染、大肠杆菌感染等。 下面重点说一下用药原则。 我总结了五条“蚕豆病宝宝”的用药原则,掌握了它们就可以避开溶血风险:1.确认孩子是否存在自发溶血性倾向。尽管自发性溶血倾向的“蚕豆病宝宝”在我国极为罕见,但是这类宝宝出现溶血的风险较高,很可能相对安全的药物也会诱发溶血。所以建议有条件的进行静脉血G6PD酶活性检测,或者进行基因检测进行确认。 2. 尽量让“蚕豆病宝宝”少接触药物,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治疗。例如普通感冒的“蚕豆病宝宝”,如果只是流鼻涕和轻微的咳嗽,可以不使用药物治疗,多注意护理也能康复。 3. “蚕豆病宝宝”严格禁用确定有溶血风险的药物,对风险不确定的药物,按照禁用对待。 下面这张图表列出了证据较为充分的禁用和慎用药物:![](http://img1.9toutiao.com/uploads/20210105/Hlzpg3xnaxbec-www.9toutiao.com.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