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孩子热抽了!

文 / 医学界儿科频道
2020-12-24 00:26

*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秋冬流感高发季,孩子的体温一升再升,高热的同时,家长也要警惕惊厥的发生!

导读

  • 孩子为何烧到抽筋?

  • 抽过一次,还会再抽?

  • 抽厥过去,风险何时休?

  • 混用、频繁用退烧药,真的“完全”不行?

流感高发季节,到了。高烧不退的孩子,多了。担心烧坏脑子的父母,慌了。

前两天,燕小六犯个大错。

起因是,某宝妈晒出给娃用退烧药的24小时记录。

燕小六看到后,轻飘飘地评论:两种退烧药不能混用。24小时用药超6次,孩子肝肾很受伤。

宝妈回复:你家孩子高热惊厥过吗?


燕小六和朋友聊起此事。朋友深深一叹气:“孩子烧到抽过去的经历,此生不想来第二次! ”

她的故事

孩子1岁6个月时,有一次烧到38.7 ℃。当时,我抱着他,坐着看电视。突然,孩子全身抽搐,翻白眼,牙死死咬着。

我当场石化。等反应过来,一边鬼哭狼嚎叫老公叫婆婆,一边掐孩子人中,都掐出血了。

后来,孩子哭出来了,喊疼。我们用毯子裹起来,就上医院。当时我连睡衣都没换,狼狈呀。

到医院,我们前面排了70多个号。我管不了了。冲进诊室,边哭边嚷:“我孩子要烧死了!”

最后诊断是高热惊厥。医生说,这病会复发。

从那以后,我们全家算落下病根了,只要孩子发烧超过38.5 ℃,必须马上用退烧药。两三个小时降不下来,我就心慌,坐立不安。

一、热性惊厥可能是“遗传”

“以前,大家认为高烧会引起抽搐,称之为高热惊厥。事实上,体温高于38 ℃,抽搐就可能发生。所以,其医学名是热性惊厥(以下简称热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何大可说。

热性惊厥有几个特点:

  • 在发烧或体温上升阶段出现,多发生于肛温≥38.5 ℃(腋温≥38 ℃)。有些孩子对热极敏感,体温刚过38 ℃,就可能发作。

  • 和年龄有关,首次发作多在6个月~5岁。1~2岁最多见。

  • 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且突如其来。

  • 持续30秒~1分钟,会自行缓解。

据说,每100个孩子中,约有4个遭遇过热厥。

“为啥我家是那‘4个’?”有的父母想不通。对此,何大可医生解释,热厥原因不明,可能原因有:

1.和遗传有关。爹妈有热厥史、有癫痫病家族史,孩子热厥的风险越高。和基因可能有关,SCA型等多种基因都要背锅。2.和发育有关。5岁以下,孩子神经发育不成熟,一热就容易抽抽。

二、看起来吓人,实则无大碍


很多父母回忆起热厥,就心慌手抖腿发软,因为发作状态太吓人。

  • 有些娃突然意识丧失,怎么喊都没反应;
  • 有的会出现呼吸暂停,嘴唇发青,牙关紧咬,双眼上翻,口吐白沫;
  • 有的身体僵硬,四肢、面部、口角抽抽;
  • 有的大小便失禁。

何大可医生表示,多数热性惊厥是单纯性的,即发烧是祸首,看似背过气,实则几乎没后遗症。

但很多父母放心不下,TA们有三大担忧:

第一,会不会一抽再抽?

何大可医生解释:会。热厥首次发作后,复发率为30%~40%,多在1年内复发;2次发作后,复发率为50%。

具备高危因素越多,复发率越高。

(图片根据《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整理,点击看大图)

此外,有些孩子一抽再抽,属于复杂性热性惊厥,即存在神经系统病理学问题。

给大家简单整理单纯和复杂性热厥的差异↓。

(图片根据《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整理,点击看大图)

第二,会不会抽坏脑子?

何大可医生解释:不会。一般,抽搐程度越重、持续时间越长,脑受损几率越大。抽搐>30分钟,可能诱发脑水肿,甚至影响海马体功能。

多数热厥就是单纯性的,发作几分钟即止。所以,幼时热厥过,长大也还是有机会当学霸。

第三,会抽成癫痫吗?

何大可医生解释:存在,但是小概率事件。

热性惊厥和癫痫是亲戚。临床上,有一种癫痫叫热厥附加症,即因为频繁热厥,最后发展成癫痫。这一几率在2%~5%,多见于6岁后仍发热厥的孩子,而且和遗传素质密切相关。

何大可医生强调,具体到每个孩子,无论抽搐多久,都应去医院。一是,确认是否为单纯性热性惊厥。二是,确认发烧原因,排除颅内感染等。三是,若发烧3天后出现惊厥,问题可能不简单。

临床医生会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等,综合判断,给出辅助检查建议。可能包括常规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脑电图与神经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核磁共振)等。

三、抽起来,嘴里啥都别塞!


孩子抽起来了,怎么办?

内心强大,保持冷静!何大可医师解释,父母需要做的是:

■让娃平躺,把头偏向一侧,解松衣物,帮助散热。

■ 掏出手机,打开“相机”-“录像”。记录抽搐的过程、样子、持续时间。这些都是有助医生判断病情的证据。

■ 关于掐人中、虎口,这会让孩子疼痛,可能(只是可能)让其早点清醒,但真不如拍小视频来得重要。

■ 如果抽5分钟还不停,马上拨打120求救。

■ 无论抽搐多久,一切归于平静后,都去医院看看吧。

有些父母担心孩子一抽,会咬舌头。于是,往嘴里塞筷子、勺子、毛巾……看看这条新闻↓:

就让孩子安静地抽一会儿吧。

四、积极退烧,能防再厥?


“我真怕孩子再热厥。”因这一担忧,很多父母特积极地给娃退烧。

何大可医生略带遗憾:“目前,多国相关治疗指南都认为,退烧药不能预防热厥。”

燕小六根据何大可医师指导,翻出《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其中谈到预防惊厥,如是说:

(图片根据《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整理,点击看大图)

而关于退烧药,一字不差抄《共识》,如下:

“退热药不能防止热性惊厥发作,也不会降低热性惊厥复发的风险,而且退热药物有相应的不良反应,应按常规使用退热药物,不应过分积极。”

何大可医师站在父母角度,给出建议:

• 该打的疫苗别错过,该防的疾病要防住。热性惊厥往往是感染性疾病的“并发症”,注意增强体质,少去人多地方凑热闹,帮助孩子少生病,是关键。

• 如果孩子曾有热厥史,记录下当时的体温。以后娃生病,这个温度可能就是警戒值。

• 量体温的方式很多。其中,肛温精准度最高,其测量值38.5℃=口温/耳温38℃。超过这一数值,就算发热。耳温和口温精准度差不多。腋温精确度略差,夹得不紧、出汗都会影响。额头温度精度最低。

• 国内常用两种儿童退烧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成分、作用途径不一样。孩子用药后,退烧速度、程度也因人而异。

• 如果持续烧不退+孩子有多次惊厥史+父母极焦虑,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缩短用药时间或混合用药。但这么做有风险:混用药物时间越长,体内蓄积药物的浓度越高,副作用越明显。父母且掂量一下。

• 关于物理退烧,以温水擦浴为例,国内外的退烧指南,要么明确不推荐,要么说在退烧药不能用时,或孩子烧得太厉害、非常难受,才考虑使用。

“孩子用了退烧药为啥白细胞会下降?”父母问。

何大可医生表示,对乙酰氨基酚类退烧药的说明书中,列有“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热及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同时,这可能是本身疾病的问题。如孩子是病毒感染,或用了抗生素,都可能导致白细胞受累。

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发烧。父母没法控制孩子完全不发烧,家族遗传因素也没法改变。

可以肯定的是,3岁以后,热厥几率小了。5岁以后,更少。

陪着娃,慢慢长大吧!

何大可,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内科;中国抗癫痫协会会员;上海小儿神经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科药理学组青年委员会副组长。

擅长:疑难脑电图的判读及儿童癫痫的诊治;难治性癫痫的药物调整和生酮饮食;癫痫外科手术的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

资料来源:

1.http://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issues/conditions/fever/Pages/Treating-a-Fever-Without-Medicine.aspx

3.https://www.nice.org.uk/guidance/cg160/resources/guidance-feverish-illness-in-children-pdf

4.http://www.caringforkids.cps.ca/handouts/fever_and_temperature_taking

5.《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

为了进一步了解粉丝特点,更好地向您提供有趣有料的医学资讯,我们邀请大家动动手指做个小问卷,只需要5秒钟哦。感谢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