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患上“罕见怪病”,二婚妈妈心碎求医:路再长,我也要走下去

文 / A宝宝
2020-12-02 09:42

幼童患上“罕见怪病”,单亲妈妈心碎求医:路再长,我也要走下去——文东纪实影像

我叫田小琴,今年41岁,是湖北省孝感市人。漂泊半生,人到中年,靠着上天的恩赐得了一个女儿,但是却因为她患病,将我短暂的幸福暂停了。

我女儿名叫田佳沁,现在1岁8个月大。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看着女儿光秃秃的头顶和稀疏的眉毛,总是有说不尽的心酸与心疼。不久前,她才刚刚学会走路,她也只知道叫爸爸妈妈。她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足两年,还没见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却先见识到这个世界的疼痛与残忍。

我是在40岁的时候生下女儿的。周围人也是不理解,为什么我不顾风险生下女儿,如果了解一下我的前半生,你会明白我的女儿是我人生的拯救。

我有过两段婚姻,短暂且都不太美好。

第一任丈夫和我婚后无子,他的家里人与我的矛盾愈发激烈。虽然第一任丈夫与我心意相通,但无奈家庭施加的压力太大。于是两人选择离婚,我净身出户。

2017年,通过朋友介绍我与佳沁爸爸结识。孩子爸爸人近中年,孑然一身。他当时也是单身离异,或许两人境遇相似,便走到了一起。2018年,我俩在一起了。一年后,我们的女儿出生。女儿田佳沁的出现拯救了我的人生,毫不夸张地说,她是我生命的一切。有了女儿,我才觉得这个世界美好。

后来,我和孩子爸爸之间爆发了不可磨合的矛盾与冲突。佳沁出生几个月后,我们分开了。

我在老家大悟县找了一个房子,开始一心一意地带孩子。虽然当时我对爱情、对人性极度失望,但我对女儿却充满希望。那时的我已经做好了规划,大悟县的房价不高,我努力几年还是有能力给女儿提供一个安身之所的。

但是2020年7月时,我发现女儿脸色特别不好、嘴唇发白,整个人感觉也是病怏怏的。我带着她去检查所检查,发现孩子有些贫血。我立马把佳沁转到了大悟县人民医院做检查,结果显示孩子的血小板接近个位数、血三项异常。

我们联系到了救护车转院到武汉儿童医院,救护车刚到医院门口时,孩子脸色就更加糟糕了。于是救护车直接把孩子带去了重症监护室。

医生给我女儿做了一系列的检查:血液检查、骨穿检查等等。最后结果下来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系高危。这个结果对我来说太过震惊,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才1岁多的孩子会得白血病。随之而来的是高昂的治疗费用如山一般,压得我们喘不过气。

开始治疗的时候,小小的女儿在治疗室内挣扎、呐喊、哭泣,声嘶力竭地叫着“妈妈”。我在外面看着,心如刀割,泪如雨下。

女儿第一个疗程的化疗,从开始到结束就经历了41天,期间她还发了十几天的高烧。随后是第二个疗程,第三个疗程。第四个疗程的时候,因为药量加大,女儿身体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应:肝脏炎、肺炎等等。随着病情加重,医生给女儿下了病危通知。那一刻我感到无比害怕,害怕孩子会离开我。幸运的是女儿坚强地挺了过来。

现在女儿的化疗马上要进行到第五个疗程了。可是随着治疗过程的深入,医生发现了更为棘手的问题:女儿身体里的TP53基因(抑癌基因)突变,这就导致女儿的病情更为复杂和棘手。医生说像我女儿这样的情况,在全国都非常罕见。

听到医生的话,我感到绝望又迷茫。虽然说现代医学发达,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去尝试,但是我的女儿才1岁多,她还那么小。

女儿在治病的过程中表现得比同龄孩子更加懂事。有时候要吃苦药的时候,她自己也会学着我的样子,自己给自己捏住鼻子喝药。但毕竟还只是1岁多的孩子,她很多简单的感受和想法都不会表达。有时候她头疼的时候,也只能用手拍打着自己的脑袋。看到她那个样子,我真是心如刀割。

从女儿治疗开始到现在,我已经投入了所有积蓄,前前后后又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借了十多万元。可是她的病情除了移植别无选择,先不说移植的费用高昂。我和孩子爸爸都不符合作为骨髓供者的条件,寻找骨髓配型又是一笔巨额费用。

孩子生病以来,我身边的亲戚朋友给予了很多支持,但是他们也都是普通家庭。让我觉得庆幸的是,从孩子生病后,远在北京的孩子爸爸暂停了工作来到了我身边,与我一起照顾女儿。平常生活中,他也是一个粗手粗脚的大男人,现在为了女儿也变得细心起来。他开始学着去做饭、去照顾女儿,尽到了一个做父亲的责任。

虽然我们曾经的确有过争执和矛盾,但是孩子生病之后,我们还是决定站在孩子身边,陪她闯过这些难关,闯出一条生路。我们想让女儿明白,爸爸妈妈会一直陪伴着她,陪着她把病治好。

在武汉儿童医院13楼,有很多和我们一样处境和境遇的家庭,他们当中大多是散尽家财、倾尽所有为孩子治病的人。有时候我也忍不住想:是不是我自己做了什么孽,所以才让孩子这么受苦。我曾经想过,如果女儿大一点的话,我想带她去各地旅游。我不想她来到我身边,一直待在医院里,看到的全是医院复杂陌生的仪器,闻到的都是消毒水的味道,摸到的也是冷冰冰的墙面。

我不会放弃,女儿就是我的全部,我可以付出所有,只要能让她平安长大。现阶段我们的计划是,让孩子爸爸带着孩子的病例北上,找名医去看看孩子的特殊病情,或许有更好的治疗办法。或许路很长,很难走,但是我们一定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