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出汗、尿床?试试中医经典,内服、外敷都可以
小朋友总是需要精心照顾,但是有一些情况会让家长困惑,不知道属不属正常情况,需不需要看医生。今天介绍关于小朋友出汗和尿床两种常见情况,以便家长参考。
出汗是正常的,如果连关门声大点都要出汗就不正常了,属于异常出汗。中医认为异常出汗有盗汗和自汗,盗汗很简单,就是夜里睡觉出汗。
自汗就是在天气没那么热、不劳累、不运动等情况下,与自然因素无关的出汗。比如关门声音过大等,与紧张的情绪有一定的关系。在中医看来,这种自汗与胆气受损有关,可以考虑用温胆汤加减治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特别是男孩,在睡着前一个钟头出汗在中医儿科叫蒸笼头,是正常现象,不属于自汗,代表孩子阳气盛,是有利于生长发育的表现,可以不用理会。那异常出汗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出汗是在皮肤上,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皮肤与肺相关,肺藏魄,魄藏于玄腑,其实玄腑,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汗毛孔,魄主痛觉、主感觉。如果受到惊扰、魄不安宁就会出汗,在皮肤上有麻麻地感觉。
或许有人会问,这与胆气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正是胆气不足导致肺魄不安,从而造成自汗与皮肤莫名瘙痒。这种由于胆气受损导致的肺魄不宁可以用温胆汤进行加减化裁,原方用了半夏、陈皮、竹茹、茯苓、枳实、甘草六种药材。
但是温胆汤需要去医院开具,在家我们可以用代茶饮来代替。推荐安魄代茶饮,人参1片,莲子心2克。
人参可以大补肺气(但是易流鼻血、嗓子干痒、食积口臭的孩子不宜用人参,且孩子用人参不宜量大,一般一片即可)加莲子心制成安魄代茶饮即可。
小朋友尿床是很正常的,但当孩子随着年纪增长还会有尿床的情况,就需要注意了。从医学角度来看,孩子到5岁就可以控制膀胱的收缩,如果孩子5岁还在尿床就需要警惕,滥用尿不湿也会影响孩子的排尿功能。
但是遗尿最常见的原因是下元虚寒。下元虚寒的孩子肢冷畏寒、小便清长,且遇冷尿床情况加重。中医里有一个典型方剂,菟丝子散,是可以解决治疗儿童遗尿的经典方。
配方为菟丝子10克,牡蛎5克,肉苁蓉5克,附子5克,五味子10克,鸡内金10克。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空腹时用粥饮调下6克。
腰为肾之府,菟丝子有很好的补肾止遗、滑精的功效;牡蛎能补肾回阳,肉苁蓉为佐药,补肾;附子大热,温肾助阳;五味子固涩止遗、收敛止咳;鸡内金涩精止遗、引药直达膀胱,诸药合用,共奏温补固涩的功效。
内服药使用前最好咨询中医师,因此推荐一个适用于情况轻微的外敷方。
葱豉外敷方:将大葱带须的一节切下,豆豉2-3克捣碎,用蜂蜜调和,将它外用敷在关元穴一小时左右(最佳时机是晚上贴)。大葱可以温阳、解表;豆豉和胃、除烦、祛寒,这样就有很好的温阳、止遗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