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都不对”的孩子是怎么恢复正常的
他连西红柿鸡蛋就不能吃,可他想做一位厨师
《一周一案》——黄博士医案分析第九期之
“吃什么都不对”的孩子是怎么恢复正常的
患者情况
性别:男
年龄:8岁
证型:肺脾气虚,食滞胃肠
表征:平素食欲尚佳但多吃易积食,口臭、口腔溃疡频繁;面黄肌瘦,肌肉松软,身疲倦怠,不爱动,动则汗出量多;夜间盗汗、流涎,五心烦热,有黑眼圈;脾气急躁,专注力差;大便干、臭,如羊屎,或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小便色黄味重,舌苔厚腻。
既往史: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鼻窦炎、荨麻疹
病症介绍
50%的人会对某种或某些食物不耐受,儿童发生食物不耐受的比率更高。当食物不耐受发生时,可能表现为肠胃症状(积食腹泻)、皮肤症状(湿疹)、神经系统(失眠)、呼吸系统(过敏性鼻炎)和肌肉骨骼系统症状(肌肉松软、骨龄发育缓慢、鸡胸)等等。
医案详情
在说病症之前,我想先讲一个发生在这个孩子身上的小故事。
妈妈说,当她知道这个事的时候,一开始也是觉得好笑,笑着笑着,又觉得心疼得不行。
那是孩子的语文课,写小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这个孩子写的以后要当个厨师,写了很多想做的家常菜。因为写的比较特别,被老师拿来当范文念,“最近在家肯定吃了不少好吃的吧?”而孩子一脸无辜,说这些菜都是网上搜的。
妈妈觉得很心酸,因为这些东西,他都不能吃。
“19种食物轻度不耐受,鸡蛋,西蓝花,鳕鱼三种食物中度不耐受。都是以大米为主食,马铃薯、南瓜、胡萝卜、西蓝花、西红柿、蜂蜜都是经常吃的。现在查出不耐受……”
小孩子哪有不馋的呢?妈妈说,儿子太多心思都在“吃”上面了,三餐快到饭点的时候,如果是在做作业,就开始分心了,有时候还会找个借口问题目,跑过来看看煮了什么,问快煮好了没。吃饭的时候也比较急,都要提醒他慢点吃,要细嚼慢咽。
2015年的时候,小孩三岁,确诊腺样体肥大三分之二、扁桃体III度,鼻窦炎,三对窦管都有炎症,流浓黄鼻涕,打呼噜憋气,张嘴呼吸,还经常尿床。孩子嘴巴里有白色的痰,还没有吐痰的习惯,也让妈妈很发愁。
孩子五岁了,妈妈才知道他有尘螨过敏。调理了一段时间之后,宝宝不流鼻涕了,腺样体还是堵三分之一,扁桃体II度,睡觉不打呼噜,但是张嘴。偶尔有口气,不咳嗽。暑假期间因为都能在晚上十一点半左右叫醒起来尿尿,所以两个月来只有一两次尿床。
看着仿佛是已经好了,但是2019年6月做了一次CT,鼻咽镜,右侧上颌窦还是有轻微炎症,腺样体肥大加重了。
2019年9月,妈妈第一次问诊。“胃强脾弱的问题一直还有,吃中药又担心他更加瘦,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三岁有得过肺炎,支原体阳性,上个月检查还是弱阳性,没有咳嗽等等症状,不知道要不要处理。”
黄博士建议
导致食物不耐受的可能性有很多,包括体内消化酶等缺乏,食物成分引起的反应等等,但它的发生总是和免疫系统的关系非常密切。长期摄入或者接触不耐受食物,体内的抗体蓄积。如果不及时改变饮食结构,抗体和抗原复合物沉积在器官组织,就会出现不适或者病症,而一般的常规检测往往显示正常。
轻度不耐受可以采用轮替方法,3-4天使用一次,中度不耐受和重度不耐受严格避开。这种饮食控制要坚持半年以上,才可以达到降低机体过激反应的作用。
小孩原来早餐是在学校吃,开始饮食控制之后,已经申请不在学校吃了,妈妈负责起一日三餐。煮菜基本是以水煮,蒸为主,油用火麻仁油,橄榄油。
2020年2月,妈妈带孩子去口腔科拍x光,虽然气道还是不通畅,但扁桃体已经基本正常,小于一度,晚上睡觉不打呼噜不翻滚,嘴巴还张着,能看到两颗门牙。3月的时候复查,小家伙面色红润了很多,身高长高了,不耐受的食物有13种已恢复正常。
排雷指南
当我们已经认识到食物不耐受给孩子身体带来的伤害的时候,就要学会避免,规避不耐受食物,包括对含有不耐受食物成分的食物也要避免,同时要吃替代食品来保证营养摄入。比如如果你对小麦、大米有食物不耐受,就可以用地瓜、玉米等作为主食替代。
因为小孩子生长发育快,一旦错过最佳生长发育期,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身高、体重、神经、免疫等健康问题,让孩子处于一种亚健康、半疾病的状态。比如孩子会表现出比其他健康的孩子更容易生病,容易出现扁桃体或腺样体肥大,进而导致孩子的睡眠质量不好,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有的小宝宝会表现得比较自闭,不喜欢交流,而有的孩子则会出现情绪狂躁,爱生气——不管是那一种情况,对孩子成年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产生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医案总结
因喂养不当,长期接受过敏食物的刺激,造成小孩脾脏功能受损,脾主肌肉,所以小孩子看起来面黄肌瘦,四肢肌肉也软绵绵的没有力气。吃下去的食物没能及时吸收,一方面造成孩子身材矮小瘦弱,另一方面有出现肠胃积食,大便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长期的食积容易化热伤阴,上移出现溃疡,下移出现尿床。也可出现盗汗、五心烦热等症。而肝火旺则脾气急躁。所以解决积食,食物不耐受要从着重调理脾胃功能。
行文最后,必须要说一句,中医辨证论治,文中案例部分的建议仅仅适用所举例的小患者。体质、病因明确之前,万勿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