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孩子顿顿吃饱=严重营养不良?如何合理食用素食顾护脾胃?

文 / 快快妈说育儿
2020-04-16 16:14

下面这则新闻,希望能引起家长的重视:

一对父母长期给孩子素食,导致孩子们长期营养不良,最小的孩子只有19个月大,严重的佝偻,一岁半连牙齿都没有。

还有一对美国父母,本身是素食主义者,孩子一出生就只给孩子吃蔬菜水果,导致18个月大的孩子因严重营养不良而死亡。

任何事情,过犹不及。顾护孩子脾胃,目前大多数家长的问题是给孩子吃太多、吃太好导致脾胃负担大。但是也有一部分家长跑到另一个极端:长期给孩子素食,同样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

长期吃少、吃素,对孩子危害大

日常之所以强调家长不要给孩子吃多,要控制孩子的饮食,是因为古往今来,多数家长都认为“能吃是福”,都害怕孩子的营养跟不上,会想各种办法帮孩子补营养,导致孩子积食的现象非常普遍。

积食伤脾胃,是孩子80%以上常见病的根源,所以家长要重视“吃少、吃素”,但前提是“合理”二字!不要从“盲目补充营养、认为多吃是福”走向另一个极端——无节制地给孩子控制饮食或者长期素食。

1、瘦小、长不高

孩子生机蓬勃,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日必须摄入足够的能量和均衡的营养,才能满足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所需。如果长期吃少、吃素,气血生化所需的原料都不够,孩子怎么会营养好、长得高呢?

2、疳证

疳证被称为古代儿科“四大要证”之一,可以理解为西医所说的“营养不良”。这样的孩子不单是瘦小,而且是明显消瘦、面色不好、毛发干枯,还常常有贫血等问题。现在小儿疳证多是由于家长过度喂养、积食时间过久、损伤脾胃导致的,但也有一部分是被“饿”出来的。

哪些情况要吃少、吃素?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吃少、吃素的目的是减轻脾胃负担,让脾胃得以休息和恢复。所以,当脾胃需要喘口气休息一下的时候,就要给孩子吃少、吃素几天。除了这些情况之外,不要盲目地“饿”孩子,也不要给孩子长期素食。

1、消化不好、积食的时候

长期积食是现在孩子脾胃受损最常见的原因。孩子“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平时正常饮食一周,就很有可能积食了。

2、病后恢复期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生病后,身体虚,要吃点好的补一补,其实这样做不仅不利于身体恢复,还容易让病症复发,中医称之为“食复”。

孩子病刚好的时候,脾胃之气是比较弱的,此时强行吃多、吃好,脾胃是没办法消化吸收的。病后最好少吃多餐、素食3~5天,待脾胃之气恢复后,再慢慢食补增加营养,这才是正确的病后护理之道。

如何正确吃少、吃素?

1、根据消化情况来确定

家长经常问我,素食那几天能喝牛奶吗?能吃鸡蛋吗?这些算素食吗?严格来说,牛奶和鸡蛋不算素食,因为也是来源于动物,但其实大家不用这么纠结。

还是那句话:让孩子吃素的目的,是让肠胃休息恢复,因为素食相对更好消化。可如果孩子吃鸡蛋、牛奶后没有给肠胃造成负担,那就可以吃。怎么判断呢?

2、吃少、吃素也要营养均衡

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一定要营养均衡。中医很早就有营养均衡的理念,《黄帝内经》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给孩子吃少、吃素,不要天天白粥,或者只吃蔬菜不吃其它食物。粳米、小米、面条等谷类,胡萝卜、土豆、番薯等块茎类,黑木耳等黑色食物都是宝宝素食期间的好选择。家长可以多种食物搭配,每天变换种类给孩子做。

3、时机合适,一定要回归正常饮食

让孩子吃少、吃素,不是不重视营养,恰恰相反,而是非常重视。营养不是吃进来就好了,还要脾胃能消化吸收才行,所以有时候需要“吃少、吃素”帮助脾胃功能的恢复。当脾胃功能恢复正常,没有过负的情况下,一定要回归到营养上来。

人体有一些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特别是蛋白质,都主要来自于动物食品,所以不能给孩子长期素食,这会让孩子原本就稚嫩的体质更加虚弱,更别说把脾胃养护好了。

4、掌握顾护脾胃的系统喂养方法

这点非常重要,不仅在吃少、吃素的问题上,在食疗方运用的问题上也是如此。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体质特点,不懂得系统顾护脾胃的喂养方法,那么在养育孩子这条路上,一定是会踩坑、犯错的。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学会判断自己孩子的情况,因人而异地去顾护脾胃,才是家长最应该掌握的。

5、如果吃素一段时间,孩子还老是积食,那就要找专业的医生面诊调理,千万不要看孩子积食,就无止境地让他吃少、吃素。

推荐两个食疗方仅供参考:

有问题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