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将两岁儿子扔下14楼,是什么让母亲变得如此可怕?
作者 | 小楼老师
1月6日,合肥某个小区内,一名两岁男童突然从14楼坠下。后来警方证实,这名男童并非意外坠楼,而是被自己亲生母亲从楼上扔下来。120医务人员很快赶到,但孩子已经没有了脉搏和心跳。
在场的人回忆,男童坠楼后半个多小时,他的父母始终没下楼,有住户看到两人一直站在阳台边吵架。警方说,男童父母因为感情纠纷发生争吵,男童母亲打算带着孩子跳楼,她先把孩子扔下去,自己准备跳的时候,被丈夫拉住了。
男童父母35岁左右,有一个上初中的大儿子,被扔下楼的是小儿子,才两岁多。男童父亲朋友说,他是一个长途货车司机,经常一出门工作就是半个月甚至更久,一个月收入有两三万左右。虽然收入不错,但是都挣的是些辛苦钱。他妻子专职在家照顾两个孩子,两人平时也不常吵架,不知道这次为何会发生这么严重的事。
这几年,母亲带着孩子跳楼的新闻似乎越来越多了。
不久之前,上海某个小区也险些发生母亲带着女儿跳楼的悲剧。一个妻子发现丈夫出轨,带着9岁的女儿爬到防盗窗上,打算当着丈夫面跳楼。
女儿被吓得大哭,对妈妈求饶说“我不要我不要”,但女子似乎并没听到这些请求,仍然推着女儿往前走。
还好一位特警抓住时机从窗户上抱住了这个母亲,将她拖进了房间,不然一出悲剧又要发生......
很多人可能都还记得,湖南湘潭那位带着两个幼子跳楼的妈妈。她死前在朋友圈留下过万字遗书,称自己28岁时因怀孕,仓促与只相处3个月的39岁丈夫谢先生结婚,结婚后她与公婆关系十分恶劣,与丈夫三观不合,生完两个孩子后夫妻感情更差了,于是她在离生日只有一周前,选择带上一双儿女结束生命。她说:“在我看来,孩子在一个经常吵架的家庭也不会健康成长。”
有人说,这些母亲是因为患上抑郁症才带着孩子自杀,这种说法并不正确,这些母亲可能有抑郁症状,但是杀害孩子并自杀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比抑郁症复杂得多。
国外心理学家用一个专门的短语来定义“母亲杀害自己年幼子女的行为”,叫做Maternal filicide(母亲弑子)。
在很多人心中,母亲对于自己的孩子,都应该是充满了慈爱的情感。但实际上,母亲弑子这种行为,数千年来都存在于人类的行为中。
母亲不是应该最爱自己的孩子吗?为什么会杀害孩子呢?
杀害幼子的母亲,或者带着幼子一起自杀的母亲,有一些共通点。
第一,母亲经济基础很差,生活贫穷。
很多人都认为,母爱都是一样的,只要孩子出生了,母爱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但可能,事实不是如此——母爱的存在,需要满足一些条件。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母亲在孩子出生以后,会进入一种叫做“原初母性灌注”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母亲可以全身心只为满足孩子各种需求服务,孩子饿了就喂他们吃东西,困了就哄睡觉,不舒服了立即到孩子身边抚慰他们,完全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累了、困了、身体不舒服,总之孩子的需要是第一位,他把这个阶段的母亲称为“完美母亲”。
经历过“完美母亲”照顾阶段的孩子,未来心理健康程度更好。但是,母亲能够给孩子提供这种照顾,需要满足一个前提——母亲需要有人能够照顾她的基本生活。如果一个母亲连自己的生存状况都担忧,她很难进入这种状态,也就没办法全心全意照顾孩子。
第二,社会支持系统薄弱。
社会支持系统也称为“社会关系网”,包括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等,人们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网获得物质、情感支持,也获得各类信息。
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越强大,生命力就越强,遭遇挫折以后,也越容易恢复。人必须要和外界有各种接触,他的生命才不会封闭,内在能量也才能够运作起来,否则,会觉得自己越来越枯竭。
将孩子扔下14楼的这个妈妈,经济情况不算差,但社会支持系统很薄弱。
她一直全职在家带孩子,丈夫开长途货车长时间不在家,与小区中的住户只是点头之交,似乎没有亲密的朋友,与外部世界比较深入人际关系,只有丈夫一人。
一个社会支持系统薄弱,甚至有点与世隔绝的母亲,她唯一的心理营养来源,就是丈夫,如果和丈夫关系出现问题,她的社会支持系统可能会崩溃,应激状态下会做出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第三,全职妈妈
为人之母,必须要做很多重复性的、缺乏价值感的琐屑工作。
全职妈妈的生活中几乎全部是、琐屑、劳累、价值感低、还被很多人认为理所当然应该做的事——不会有人感谢她们,更不会有人给她们发工资。
通过休息,一个人的体力可以恢复,但重复的、琐屑、无价值感的劳动,会渐渐消耗掉一个人的心理能量,加上照顾幼儿的母亲通常难以获得较好的睡眠,饮食可能也比较没有规律,她们很容易患上“慢性疲劳综合症”。
慢性疲劳综合症除了会让一个人感觉持续、莫名的疲倦,失去对很多事情的兴趣,控制不住脾气,更可怕的是,会阻断这个人对“爱”的感觉——母亲即便心里很爱孩子,但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渐渐失去对爱的感受,机械地照顾孩子,甚至对孩子产生极大怨恨。这种怨恨的感觉,会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爆发,轻则打骂,重就可能会严重虐待孩子。
第四,自己成长于一个问题家庭。
有些女性心理结构中,存在早年创伤。这些创伤造成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容易被激发,但在照顾自己的孩子中就会出现,比如难以忍受孩子的哭泣,对孩子行为异常敏感,难以和孩子分离,和家里的亲属争夺孩子的关注和爱.......
3
养育一个孩子需要母亲在精神上的付出,很多人在养育孩子前都预估不足。毕竟在我们多年的传统思想里,养个孩子就是把孩子“养活”而已,目前几乎没有人将心理健康测评纳入妈妈应该定期检测的体检项目中。
其实对于围产期以及0-3岁阶段的孩子母亲,非常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养育二胎的家庭。
养育两个孩子的精神消耗并不是1+1=2,而是远远大于2,很多人在要第二个孩子的时候,仅仅只考虑过经济能否支撑(不排除有人连经济支撑都没考虑过),没考虑到自己心理上的资源是否够用。
如果夫妻情感关系出现了很多裂痕,多一个幼小生命来到这个家庭,会很快打破现在家庭中的平衡。如果家庭收入还不能同步跟上,生活质量就会突然降低,这个转变不仅难以让这对夫妇为新生命欣喜,还可能会感到更多失落,双方冲突会更多。
母亲要想养育好孩子,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孩子,要给孩子买多少东西,而是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够好,好到能够源源不断地向孩子输送心理能量。
希望每一个妈妈在辛苦照顾孩子之余,能够多多关注自己地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小楼,心理学作家,关注家庭心理、女性自我成长,著有书籍《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荣获中国出版协会“百部家庭教育指导读物”奖。(ID:xiaolouxinli),和小楼一起学习心理学,解读人心迷局,发掘内在力量,活出美丽通透的人生。微博@在这里小楼和你聊天。推荐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