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科医院已确诊3例儿童病例!独家探访首例7岁患儿
最新消息~
今天上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了大家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儿的救治情况。
目前,除了已在病房里接受治疗的两例患儿以外,昨天凌晨又收治了一名病毒核酸阳性的确诊患儿。
七岁的首例确诊患儿已经病愈,但还未达到出院标准,呼吸道标本病毒检测依然是阳性。
第二例的11岁患儿体温正常,仍在治疗观察。
据复旦儿科医院介绍,医院目前共收治确诊患儿3例,最小7岁,最大11岁,都是因为密切接触了已感染的家人后被传染,排除疑似16例。
上海首例感染儿童病愈的消息,让人倍感鼓舞!
豆豆(化名)是上海首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儿童,上海籍。
他现在的情况如何,究竟是怎样治愈的呢?相信很多爸爸妈妈也十分关心,就让我们跟着新民晚报记者去了解吧!
采访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主任曾玫告诉记者,患儿病情已平稳,但还处在排毒期,尚未达到出院标准。“虽是轻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
1月19日,豆豆妈妈带着孩子前去医院就诊。豆豆爸爸有武汉暴露史,已经被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孩子又出现了发热、咳嗽症状,妈妈的心理濒临崩溃。
“目前孩子情况还好,请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吧,我们会把孩子的病看好的!”医生曾玫的一席话,让妈妈过度紧张的情绪有所缓解。
护士站一番忙碌景象,电话不断
在医院的协调下,传染病房很早腾出了负压病房,豆豆顺利住了进去。
这里的门窗紧闭,不能随意进出。虽然对传染病有着丰富的处置经验,但面对这次的新型病毒,在还未完全清楚其特性的情况下,大家仍不敢放松警惕,接触患儿和采集呼吸道标本必须做好防护。
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前“全副武装”,没有一丝马虎
密切观察就是最好的办法
“孩子入院时没有肺炎,处于疾病早期的轻症阶段,治疗以对症为主,但需要警惕未来一周病情加重的可能性。”曾玫说,专家组医疗团队决定先给孩子口服药物,暂时不需要静脉注射用药,再根据疾病进展调整方案。
不过度治疗,是曾玫多年管理患儿的工作原则。入院24小时以后,孩子体温就趋于正常,咳嗽没有加重。“在这例患儿身上,密切观察就是最好的办法。”
呼吸道感染疾病还要注意手部卫生,勤洗手
除了治疗,还要关注安全
密切观察,可并不是眼睛“看”那么简单。每天的值班医生护士,都对这个小患儿格外关注。“哪怕不进门,也要在玻璃窗外悄悄观察一下,除了治疗,还要关注安全。”感染传染科护士长夏爱梅说。
他们趁每次穿隔离服进病房喂药的机会,给豆豆送去饼干、糖果,还有iPad,豆豆也可以在里面看电视。后来几天,全副武装的“小白人”进入房间成了他每天最期待的时刻。叔叔阿姨们又来陪他了!
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
进入病房为收治在此的孩子检查身体
难的是消除家长的恐惧
最初几天,豆豆妈妈每天提心吊胆。夏爱梅回忆道,妈妈曾趴在她的肩头大哭,医生护士安慰了三天,她才调整好情绪,第一次露出笑容。
“我们可以理解家长的恐惧。我家人也担心我,不过我是专业人员,要相信我!”夏爱梅说。
我们预防最重要的手段
是要防止感染
现在,护士们每半小时都要去看孩子一眼,穿隔离服进去的次数每天至少也要四五次。赢得了信任后,孩子很配合治疗,且乖巧听话。入院一周,孩子的情况比较稳定,心跳呼吸和肺部影像均没有异常。但鼻拭子标本病毒检测依然呈阳性,还需要隔离。
曾玫对治疗效果有信心,她也知道,上海家长密切关注这名孩子的感染和治疗情况,治愈出院将会是一颗重磅“定心丸”。
家长不在,我们就是妈妈
在豆豆的隔壁,住着11岁的女孩,她也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她的姐姐从武汉回沪,不幸中招,28日治愈出院。
在负压病房,患儿的生活也让人没少操心。洗澡、换衣,甚至买零食,护士们都尽量满足。“家长不在,我们就是妈妈!”夏爱梅已在这里工作12年,对照顾传染病孩子得心应手,特别体谅家长的心情和孩子的需求。
她早早地打电话给营养科,“能不能给我们这里开开小灶?增加点营养,也增加点花样?”非常时期,也要给孩子们特殊的关怀。很快,饭菜翻起了花样,品种也更齐全了。过年期间,感染传染科的医护天天坚守岗位。医院相关部门发来了酸奶、饼干、蛋糕给他们加餐,可护士却转身送给了小朋友。
这几天,曾玫和同事们异常忙碌。尽管每年过年都要坚守岗位,但今年显得特别“不一样”—— 整个医院举全院之力,投入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他们更是奋战在最前线。
现在,病区还有一些疑似病例等待排除。这部分病人最少要在医院住3天,等二次复核病毒核酸阴性才能走。
不久前,有个婴儿呼吸道感染,因家中好几个长辈均有类似症状,外婆又刚从武汉回来,同样也出现了咳嗽发烧。曾玫高度警惕,很快就把孩子收进来。经检测,孩子流感抗体检测呈阳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阴性,两次复核后,被排除了。
曾玫松了一口气,“虽然目前来看,孩子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成人,但我们依然承担重大的责任,不能漏掉疑似病例,也不能过度诊疗,否则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患者的心理压力,更会引起社会恐慌。”
新发传染病,有许多未知的因素,在她看来,不轻视、不畏惧,科学对待,才能打赢这场仗。
患儿的病情牵动人心,
各位家长又该如何对自己的孩子进行防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