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肚子,为啥不能急着止泻?原来这么多年都做错了
除了感冒发烧,腹泻可能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了。据有关部门的推算,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发病率高达年均2.5次/人;农村地区的发病率更高一些,每年为2.9次/人;2岁以内婴幼儿腹泻的发病频率是最高的。谈到小孩子们经常拉肚子的原因,很多家长都以为是病毒或者细菌感染造成的,其实喂养不合理、食物过敏和乳糖不耐受,才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拉肚子的主要原因。
腹泻,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某种疾病或者某种身体状况导致的一种胃肠道症状。腹泻还是我们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可以通过增加肠道排泄物而将有害物排出体外,以确保身体能够较快地恢复健康。但过于频繁的腹泻,会造成孩子的营养不良,影响他们身体和智力的正常发育。腹泻还特别容易导致婴幼儿脱水,严重的脱水会导致孩子虚脱和昏迷,个别的还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
立刻止泻,是很多家长面对孩子腹泻的第一想法,过去的医疗实践也是这么做的。随着医学观念的进步,现在面对小儿腹泻,首要的治疗措施是防止孩子脱水,其次是要求保证日常的饮食营养,最后才是尽快找到腹泻的病因、对症治疗。当家长发现孩子拉肚子了,应该有意识增加孩子的饮水,也可以让孩子喝一些稀粥和稀牛奶,采取少量多次的进食办法。医生也会给孩子开一些口服补液盐,来防止孩子脱水问题的发生。
有些孩子不喜欢补液盐的味道,家长也可以用“自制补液盐”来替代,如用500毫升的米汤加1.75克的食盐配置;或者用500毫升的白开水,加10克白糖和1.75克食盐煮沸后放凉等,可以让孩子在4-6个小时内分多次喝完。补液可以为孩子补充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但无法补充因腹泻丢失的大量热量,容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保证孩子在腹泻期间的热量需求,对孩子恢复病情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腹泻时,应适当补充一些营养丰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藕粉、面糊、豆浆、细面条、豆腐脑、大米莲子粥、小米扁豆粥、薄皮馄饨等。哺乳期的婴幼儿,应该继续坚持母乳喂养。
在宝宝腹泻较为严重的时期,应该少让他们吃那些高糖、高脂肪、高蛋白质以及其他消化负担较重的食物。随着病情的缓解,可以增加稠粥、面条、蔬菜、肉末、鸡肉和鱼肉等较为清淡的食物,也可慢慢增加水果和果汁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孩子恢复的情况,逐渐过度到正常的饮食。如果孩子腹泻持续3天以上,或者出现疑似脱水的情况,如精神差、无表情、嗜睡、皮肤弹性下降、嘴唇干燥等,则应该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