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间故事|“挂住麻麻,挂住彭医生”这是宝宝对看诊的最大安全感

文 / 妈咪知道
2020-01-09 16:26
彭亚琴,妈咪知道的儿内科兼儿童保健医生

2006年,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取得儿科硕士学位后,彭亚琴进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儿科医生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十年的儿内科临床工作经历,养成了她干练的性格,也带给了她对儿内科诊疗的认知和把控。

希望医生的价值被认可,患者的诉求被满足。”是彭亚琴作为医生的心愿,而妈咪知道“有温度的医疗”理念与她的心愿不谋而合。2016年10月,她全职加入了妈咪知道儿科诊所,担任儿内科兼儿童保健医生。

在彭医生眼里,儿内科和儿保密不可分,儿保医生应该是除家长外最了解孩子情况的人。在给孩子做儿保的过程中,儿保医生会发现并消除潜在的不良因素,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与中医倡导的“上医治未病”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佑儿门诊工作的2年中,有很多宝宝是从2-3个月大到现在2岁一直在门诊做儿保。我对宝宝各方面的情况都很了解,而且与很多宝妈成了朋友,这是非常开心的事情。”——彭亚琴
家长送给彭医生的感谢小礼物


有了妈咪知道APP 在外地也能向彭医生问诊

有一对双胞胎姐弟是彭医生的忠实“粉丝”。姐弟俩从出生1个多月至今,一直定期在彭医生门诊做儿保。

姐弟俩是早产儿,34周出生时,姐姐“圆圆”4.2斤,弟弟“团团”4斤。因为是早产宝宝,出生后团团、圆圆住了半个月保温箱,半个月后姐弟俩各项体征良好,不再需要特别的医疗照顾。

团团、圆圆的父母是在网上偶然知道妈咪知道儿保服务的,抱着“体验一下美式儿保”的心态来到门诊,一下子被彭医生的专业、耐心所“俘虏”,每个月都带姐弟俩来彭医生门诊“报到”。

除了儿保,宝宝生病了也去找彭医生。一次,父母带姐弟俩回老家,在老家团团出现不舒服,团团爸通过妈咪知道APP“线上问医”功能,远程咨询彭医生的意见,彭医生第一时间给出了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团团很快康复了。

“可以说我就是团团、圆圆的家庭医生了,家长的信任及认可让我觉得特别自豪,累一点忙一点也值了。”

团团、圆圆在彭医生门诊做儿保


“挂住麻麻、挂住彭医生”

彭医生认为相较公立医院,私立机构最大的优势在于:医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跟家长沟通。

“很多小朋友对医院、消毒水和白大褂有天然的恐惧,所以我看诊时通常先花一些时间与小朋友互动、沟通,与小朋友建立信任。”

有一位小名“东东”的两岁宝宝,刚开始上托班不太愿意去上,跟外婆说:“挂住麻麻、挂住彭医生”东东妈妈觉得惊讶“怎么会说挂住彭医生呢?”

原来,东东一直在彭医生门诊做儿保和看病,平时互动多,看病时东东就不害怕。因为托班的装潢风格和幼儿门诊有点像,东东以为是带他去新的地方做儿保,所以要“挂住彭医生”O(∩_∩)O~

东东外婆与东东妈妈的聊天记录


有时去治愈 常常去帮助 总是去安慰

近年来,儿童食物过敏发病率逐渐上升,彭医生在儿保门诊中遇到很多食物过敏的宝宝。过敏宝宝会出现腹泻、呕吐、湿疹等症状,身高体重增长也会受到影响。“最常见的过敏原是牛奶蛋白,母乳喂养过敏的宝宝也不少见。”

最近,来到彭医生门诊的“言言”小朋友就是这样。

之前言言妈妈看过相关科普文章,总是担心饮食引起宝宝过敏,已经在饮食方面特别注意了,可言言还是过敏了。“言言妈妈觉的自己没照顾好宝宝,在诊室跟我说时难过得流泪。”

有一句描述医生职业特点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做医生之前不觉得有什么,做了医生之后才慢慢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儿童食物过敏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回避过敏食物。彭医生在指导家长饮食回避时更多地是安慰她们,告诉她们宝宝食物过敏是暂时性、阶段性的,随着肠道及免疫功能发育成熟,过敏食物会逐渐耐受的。

回避过敏原一段时间后,言言过敏症状缓解了,身高体重追赶上去了。言言妈妈来儿保时心情特别放松,送花感谢彭医生帮助自己度过了难熬的时光。

言言妈妈送蛋黄酥感谢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