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贴终于被曝光!这5种退烧方法,不仅没用还坑娃

文 / 干细胞咨询
2020-01-06 16:10

年关将近,天气愈发寒冷,让无数老母亲闻风丧胆的“感冒高发季”又到了。

每年这个时候,儿科门诊里面都会挤满病恹恹的小朋友,不少孩子头上都会贴着一块退热贴。

但前段时间的一条微博热搜,却让不少妈妈目瞪口呆——原来退热贴竟然不退热!

作为家中常备药,退热贴可是家长眼中孩子发烧时的好帮手,怎么专家突然就说退热贴不管用呢?

原来,退烧贴的主要原料是巴布剂也叫凝胶膏剂,它可以通过能量转换的方式,将退烧贴中的水分汽化,从而把热量带走。

就像我们用冰毛巾和冰袋敷头一样,都只是降低了表面局部的皮肤温度,对体内温度起不了作用,所以退热贴无法真正帮助退烧。

1

5大退烧误区

个个坑苦孩子

其实,除了退热贴之外,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退烧误区,下面这些退烧“秘诀”,可坑了不少孩子!

1、捂汗退烧

第一个要被拉出来狠狠批判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捂汗退烧法。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有这样的黑暗记忆,发烧时被妈妈灌一碗姜汤,然后塞进被窝不准出来,就算是热的满头大汗,也不许把被子掀开透风。

即使是现在,我还记得那种透不过来气的滋味。然而,被长辈们沿用至今的捂汗退烧法其实并没有退烧的作用,反而相当危险!

年幼的孩子的体温调节能力并不完善,在发烧与刻意捂热的状态下,不仅让孩子无法出汗排热,反而会因为不能散热导致热量在体内储积,导致体温越发升高。

在高热情况下,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温度过高导致脱水或高热惊厥。

1岁以内的孩子更加要禁用捂汗退烧法,稍有不慎就有引发捂热综合征的危险,缺氧、大汗、抽搐,昏迷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酒精擦拭

现在不少年轻父母,喜欢在孩子发热时,用酒精擦拭孩子腋窝、四肢等部位,觉得酒精挥发快,可以帮助孩子迅速散热。

但殊不知,孩子的皮肤非常嫩薄,如果用酒精擦拭,皮肤容易吸收酒精,引起酒精中毒,对他的肝脏、肾脏、神经系统都会有损伤。

3、灌肠退烧

不知从何时起,各种街边小诊所都刮起了“灌肠退烧”风,什么“纯天然”、“无添加”、“中药秘方”可是唬住了不少家长,然而却害苦了孩子。

所谓“灌肠退烧”,就是把液体或者药物通过肛门注射的方式,注入孩子肠道,来达到退烧的目的。

但是灌肠退烧目前完全是一种没有认可科学依据的“退烧”方式,在各大权威医学指南或者资料中均没有被认可。

并且灌肠不仅不会退烧,还对孩子身体有着更深层次的危害。灌肠容易造成水、电解质紊乱,损伤肠黏膜,更严重的还会造成肝脏和肾脏损伤。无论灌进去的是水、中药、还是西药,都不行!

4、打退烧针

退烧针虽然立竿见影,但无奈的是,并不适合孩子,目前市面上没有适合儿童使用的退烧针。

在国内,退烧针的主要成分是安乃近、氨基比林、赖氨匹林、激素等,这些都不是儿童退烧药成分,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危害。

5、服药过量

孩子每次生病,最难受的都是当妈的。尤其是发烧的时候,看着孩子红扑扑的小脸,怎么都降不下来的体温,不少妈妈都会急得方寸大乱。

为了怕孩子烧坏,有些急性子的妈妈会直接让孩子加大剂量地吃退烧药。

但实际上,大量用药不一定能把烧退下来,但却可能因为用药过量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对孩子的胃肠道、肝脏、肾脏造成损伤。

希望所有家长都能明白,对于任何药物,都必须严格遵照说明书,不能随意服用!

2

给孩子选退烧药

这些要进黑名单

除了不当服药之外,在退烧药物选择上,我们也需要多多注意,下面这3种退烧药孩子不能用,赶快掏出小本子记一下吧!

1、阿司匹林

虽然阿司匹林有退烧效果,但孩子使用后可能会发生一种叫“瑞夷综合征”的罕见不良反应。

这种综合征几乎只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身上,会严重损害大脑和肝脏,抢救不及时会导致死亡。

所以阿司匹林禁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或青少年退烧。

不过如果孩子得了风湿热、川崎病等,是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用阿司匹林治疗的。

2、尼美舒利

尼美舒利被禁用的主要原因是孩子使用该药之后可能引起严重的肝损伤,导致肝衰竭。

我国已经在 2011年禁止尼美舒利用于12岁以下儿童。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未批准过尼美舒利,而尼美舒利在西班牙、芬兰、比利时等国家也已经撤出了市场。

3、安乃近

安乃近是用氨基比林合成的,在很多国家都已被禁用,比如美国、英国、瑞典、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

这些国家禁用安乃近的主要原因是它可能会引起致死性的粒细胞缺乏症。

由于粒细胞是人体发挥免疫功能的主要细胞,粒细胞减少后,人体的抗病能力降低,会发生各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我国虽然暂时还没有禁用安乃近,但很多医院的儿科都已经不再使用。

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复方药物里也含有上述药物的成分,但只看药品名是看不出来的,比如下面这些:安痛定里含有氨基比林、氨咖片里含有氨基比林、赖氨匹林里含有阿司匹林。

所以我们在给孩子用药之前,一定要查看说明书上的成分介绍,避免使用含有这些成分的药物来退热。

3

孩子发烧怎么办

这样护理最安全

孩子一发烧,家长就着急,忙着给他吃退烧药,但其实这样做并不科学。

要知道人体的正常体温一般会维持在 37℃ 左右,生病的时候,体温调节中枢会把体温调高,以利于免疫系统更好地对抗病菌,这时候人就会发热。

当孩子额温或耳温或肛温≥38℃,或者腋温≥37.5℃,或者口温≥37.2℃,说明发热了,但并不是发热了就要马上吃退烧药

当孩子开始出现发热情况时,我们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去进行护理。发热过程可以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

体温调节中枢发出调高体温的指令,人体开始努力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从而使体温上升,免疫系统进入“战斗”状态。

为了产热,肌肉会抖动,所以人会感到发冷,并出现寒战;为了减少散热,皮肤上的立毛肌会收缩,所以人会起鸡皮疙瘩、汗毛立起。

这个阶段,如果孩子发抖感觉冷,家长可以适当帮他保暖,给他盖一张毯子或薄被,不要急着给他敞开衣服,更不要给他擦身。

2、高温持续期

经过体温上升期之后,体温会在较高点稳定一段时间,这个阶段就叫做高温持续期。

由于产热和散热达到了新的平衡,所以在这个阶段寒战、鸡皮疙瘩、怕冷的感觉都会消失,皮肤开始发红发干、口唇发干,人会开始感觉热。

这时就可以不需要再加盖被子了,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拿走被子,或者敞开外衣。

3、体温下降期

随着人体免疫系统将病原逐渐清除,体温调节中枢不再受刺激,会把体温调低下来。这时身体会开始减少产热,增加散热。

所以在这个时期,体温在下降,人会大量出汗,皮肤潮湿红润,呼吸加快。

这时我们应该帮孩子散热、擦汗、补充水分,以防大量出汗导致脱水。

那什么时候应该给孩子吃退烧药呢?通常把以下温度作为是否给孩子服用退烧药的分界点:肛温或耳温或额温≥39℃,或者腋温≥38.2℃,或者口温≥38.5℃。

根据《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明确说明:当孩子腋温高于38.2°C,或者因发热情绪低落、有明显不适时,推荐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这两种药不能同时吃,也不建议交替吃)。

但是吃退烧药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体温尽快降到正常范围,而是为了让孩子感觉舒服些,所以要不要吃退烧药还是要根据孩子发热时的表现来判断。

如果孩子发热后感觉不舒服,饭吃不好、觉睡不好、精神萎靡、不想玩耍、变得黏人,即使体温没有达到前面所说的数值,也可以吃退烧药。

如果孩子发热后精神不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舒服,即使他的体温已经超过了前面所说的数值,也可以先不着急吃退烧药,继续监测病情变化,也许体温会自行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