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用药, 哪些用于缓解症状, 哪些可以预防心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管腔狭窄、痉挛或者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属于缺血性心脏病。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报告,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我国居民死亡的40%都与心血管疾病有关,高居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冠心病造成心肌梗塞的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岁开始其增速呈现指数级上升关系。
那么得了冠心病,有哪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或者预防心梗、脑梗发生呢?
根据2016年发布的《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将冠心病用药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被称为“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顾名思义是一些缓解缺血症状、恢复心脏功能的药物。又分为以下主要几类:
1、β受体阻滞剂 —— 大多以“洛尔”后缀,主要作用是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减低心肌耗氧,一般用药后要求将静息心率将至55-60次/分,以减少心绞痛发作。代表药物有:美托洛尔、阿罗洛尔、拉贝洛尔、普萘洛尔等;
2、硝酸酯类药物 —— 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减少心肌耗氧、改善心肌供血,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这类药物会使心加快,一般会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代表药物有:舌下含服或者喷雾用的硝酸甘油(急性发作)、二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预防发作)
3、钙离子拮抗剂 —— 大多以“地平”后缀,主要作用是消除心血管的痉挛状态,而改善心肌血流,减少心肌耗氧量。代表药物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
第二大类,被称为“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主要防止因冠心病引起的进一步伤害,如心梗、脑梗、猝死等。
1、阿斯匹林 —— 抗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发展,降低心梗、脑梗、猝死的发生。
2、氯吡格雷 —— 减少血小板激活与聚集,可用于不宜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也可与阿司匹林合用于冠心病支架置入的患者。
3、替格瑞洛 —— 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可作为不宜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
4、他汀类药物 —— 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还有延缓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稳定斑块和抗炎作用,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代表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5、普利类和沙坦类药物 —— 起到改善心肌功能的作用。代表药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氯沙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