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大举进入儿童药市场,专家呼吁:严把一致性评价标准

文 / 健识局
2019-06-13 19:05

作者:雷公

来源:健识局(jianshiju01)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标准尚需完善。

2016年,国家启动提升仿制药物质量和可及性的工作以来,大量仿制药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展现了政策强大的转型和升级推动作用。目前,口服固体制剂和注射剂都已经发布了一致性评价标准。

但对于一些常用的儿童治疗药物,国内目前尚无明确的一致性评价标准,这为药物上市后儿童药品留下了巨大隐患。

仿制药大举进入儿童药市场,专家呼吁:严把一致性评价标准

健识局了解到,以0-6岁儿童最常见的呼吸疾病为例,与成年人常用的口服制剂不同,临床上主要推荐雾化吸入为首选治疗。但事实上,我国并未出台关于雾化制剂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标准。

据《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高达12.5%,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达到成人的4倍。儿童用药造成的药物性损害相比成人更为严重。

据统计,我国儿童用药市场目前已超过千亿规模。随着二胎政策放开,儿童人口基数的进一步扩大,儿童用药安全问题将更加紧迫。业内专家均表示,作为特殊的用药群体,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其有自己独特的生理特点。儿童使用的药品必须反复验证其在儿童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一致性评价的标准也应高于一般成人用药。

儿童用药不良事件频发,常用雾化剂型一致性评价需严格把关

尽管中国儿童药拥有着庞大的市场,但受制于儿童药物对安全性要求高、药企投入回报周期长等问题,儿童用药研发上市仍然处于初级水平。

由于缺少专门的儿童用药,绝大多数患儿只能按照体重比例服用成人药,这也导致儿童不合理用药的案例逐年上升。《2017年国家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儿童患者相关报告12.9万份,占全部的9.9%,事实上未上报的不良反应率可能更高。另据《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用药安全而导致耳聋,约有7000名儿童死亡。

儿童用药少、不良事件频发,引起了国家的重视。为了改变目前儿童用药剂型少,安全性数据少的现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推动儿童药物的研发及临床研究的开展。加快适用于儿童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也是进一步缓解儿童药品缺乏的手段之一。

但由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如何针对儿童常用剂型建立一致性评价标准,业界存在诸多讨论。

日前,在“吸入制剂一致性评价专家研究会”上,就有专家明确指出,雾化吸入是6岁以下儿童最主流的治疗方式之一,应该给予足够重视,验证其在儿童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后,才给予一致性评价通过的认可。

“中国气雾剂之父”,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游一中教授公开表示,雾化吸入制剂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等特殊群体的常用药,一致性评价的开展要特别关注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儿童人群的疗效,应开展相应的临床研究验证其可靠性。

仿制药大举进入儿童药市场,专家呼吁:严把一致性评价标准

借鉴欧美,建立国际接轨雾化一致性评价标准

欧美发达国家对于雾化吸入药物的仿制药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据健识局了解,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FDA”)的雾化剂型仿制药研究基本分为体外和体内研究两部分,由于体外模拟测试的局限性,要求仿制药同时开展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和临床终点研究三种研究方式以证明等效。

FDA对雾化吸入剂的仿制药的批准也相当严格,对于涉及到儿童用药的雾化吸入剂型,甚至专门为每个药品出台了仿制品评价的科学指导原则。

由于雾化剂型的局部药物浓度与血液、尿液中的药物浓度缺乏相关性,建立能够有效预测肺部药物沉积和体内起效过程的相关性模型对国内仿制药厂家颇具挑战。只做简单的体外模拟测试,并没有办法证明与原研药安全性、等效性完全一致。

在“吸入制剂一致性评价国内外专家研究会”上,多位专家就建议主管机构,借鉴FDA和欧盟发布的相关评价指南,按照体外结合体内研究作为依据,建立国际接轨的雾化吸入一致性评价标准。北京儿童医院申昆玲教授就在会上提出,“吸入制剂作为比较复杂的剂型,雾化的药物可通过吸入到达肺部沉积,故只有少量药物进入体循环发挥全身作用。除了体外研究,还应该开展在儿童人群的临床终点研究,以保证药品上市后儿童的用药安全。”

如何参考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充分考虑在儿童、婴幼儿人群的用药安全性,是呈现给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特别是雾化吸入制剂一致性评价的一张考卷。业内普遍认为,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标准向国际先进标准看齐,将使国内仿制药的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