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总是分不清、不会用?帮你总结好了

文 / 医学界药学频道
2019-04-26 21:10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已经应用了半个多世纪,是临床应用最广的药物之一。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又称为皮质类固醇[1,2]。

一、常用糖皮质激素分类

按作用时间分,糖皮质激素可分为短效、中效与长效三类。

短效药物如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作用时间多在 8~12 小时;中效药物如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作用时间多在 12~36 小时;长效药物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作用时间多在 36~54 小时。

按给药途径分类:可分为口服、注射、局部外用或吸入。

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表1:常用糖皮质激素类比较

注:表中水盐代谢、糖代谢、抗炎作用的比值均以氢化可的松为 1 计;等效剂量以氢化可的松为标准计

呼吸科常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表2:呼吸科常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日剂量(ug)

皮肤科常用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表3:皮肤科常用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注:表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大多为乳膏或软膏剂型, 少数为溶液剂或硬膏剂型

小剂量:相当与泼尼松15mg·d­-1以下。激素占据糖皮质激素受体的50%以下,完全通过基因效应发挥作用而不良反应趋于零。多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的维持治疗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替代疗法。 中剂量:相当于泼尼松15~30mg·d­-1。激素占据糖皮质激素受体的50%~100%,基因效应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也随剂量与时间的增长而加大。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和过敏性疾病的起始治疗剂量都会选择中剂量。 大剂量:相当于泼尼松30~100mg·d­-1。由于激素受体的饱和度增加,剂量依赖性越来越小,当达到100mg·d-1时几乎全部受体都被结合, 糖皮质激素的基因效应达到最大值。但大剂量应用激素不良反应严重,不能长期使用。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重症感染、肾上腺危象、急性过敏反应和器官移植起始剂量,经常中、短期应用大剂量激素。 超大剂量:相当于泼尼松剂量>100mg·d­-1。激素与激素受体全部结合,增加剂量后通过非基因效应增加疗效。因为对血糖、血压等生理指标影响巨大,只能短期应用。 冲击治疗:相当于泼尼松剂量>500mg·d­-1。一般为静脉给药,多为甲泼尼龙1g·d­-1,连用3~5d后减量至1mg·kg­-1·d­-1。非基因效应可能起更大作用,应特别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引起感染、高血压、高血糖和类固醇性肌炎等不良反应。

激素应用疗程

不同疾病应用激素治疗的目的不同所以疗程不一,原则上时间愈短愈好。小剂量激素治疗的剂量与糖皮质激素的生理分泌量接近,且完全通过基因效应发挥作用而不良反应最小,因此可以长期维持治疗。中、大剂量的疗程一般不超过8~10周,超大剂量的疗程多在1周左右,冲击治疗为3~5d,随后逐渐递减激素用量,直至小剂量维持或停药[3]。

糖皮质激素禁忌证

糖皮质激素禁忌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严重的精神病;②活动期消化性溃疡;③抗菌药物 不能控制的细菌、真菌等感染性疾病;④严重的骨质疏松;⑤严重的高血压;⑥妊娠初期;⑦皮质醇增多症(手术时及术后例外);⑧水痘、牛痘接种、单纯疱疹角膜炎。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 实用防盲技术, 2012, 28(1):38-45.

[2]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5, 48(2).

[3] 赵篱陶, 黄慈波.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C]// 东方内分泌-糖尿病论坛. 2011.

在看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