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第二阶段,看鼻涕,巧用“药”!
很多家长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感冒都是因为受寒引起的。当外寒侵入身体里的时候,会出现寒热错杂、外寒里热的情况,再逐步发展成纯粹的里热。
也就是说,如果在感冒的第一阶段——外寒阶段,我们没有及时控制, 错失了这个良好的机会,那么外寒就会深入身体内部,与里面的正气激烈战斗,表现出很多热症,而体表的外寒依然存在,形成了一个“外寒里热”的状态,中医称其为“寒包火”。
刚感冒时,是第一个外寒阶段,因为症状不明显,大家一般不会重视,所以我们通常见到的感冒,大多已到了“外寒里热”的第二个阶段。
第二阶段会流清鼻涕、吐黄痰在这个阶段,外寒的症状和里热的症状并存,我们流的是清鼻涕,而不是黄鼻涕,但咳嗽出来的痰呈黄色,或者鼻涕和痰是黄白相间的,这说明我们体内的寒热是错杂的,一般情况下是外寒里热。
如果我们非要分出这到底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来,恐怕是分不清的,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有人昨天还感觉身体冷得发抖,直打喷嚏,到了第二天,症状却变成是发烧、高热、鼻涕和痰都呈黄色的了。实际上,很多朋友直到感冒痊愈了,都没搞清楚自个儿患的到底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
其实,寒与热是不同阶段的不同状态,更多的时候,是寒热并存的。
在中医最早的典籍《伤寒论》里面,医圣张仲景就特别提到了调理这种寒热错杂的情况。比如,他曾经创立过一个方子,叫“麻杏石甘汤”,具体的药物是:麻黄、生石膏、杏仁、炙甘草。其中,麻黄是温热的药物,能够使人发汗,是用来散外寒的;生石膏是一味凉药,是用来清里热的。从这个方子我们可以看出,在外寒里热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双管齐下,寒热并调。
孩子流绿鼻涕、白鼻涕是怎么回事绿鼻涕:流绿鼻涕是比较严重的热象,说明外寒与正气交战得比较激烈,交战的场地主要是在呼吸系统。这个时候,鼻涕会变成绿色。
白鼻涕:白鼻涕有点像乳白胶,是在感冒快痊愈的时候,外寒又回到体表残留,聚液为痰而形成的,与感冒初期,风寒在表的清鼻涕不同。孩子流白鼻涕,要用化痰的药往外清。我们经常说鼻涕清白,其实这样说是不对的。
所以,在感冒的最初阶段,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鼻涕,看看是白还是清,病是在表还是在内。只要发现了清鼻涕,我们就可以确定寒邪仍在体表,才能正确用药。
有一次,我看美国一档著名的健康节目——《奥兹医生秀》,那期节目专门介绍了鼻涕。节目主持人先在舞台上放了一些透明的桶,里面放了各种颜色的液体,有透明的、黄色的、绿色的,然后让观众猜这是什么,还让现场的观众上来伸手进去触摸,这位观众的体会是“滑溜溜的”,可还是猜不出是什么。最后主持人告诉大家是鼻涕,现场一片惊呼。当然,这是模拟的鼻涕。接下来,这个节目告诉大家鼻涕的性状代表着什么含义。这让我很兴奋,因为这正是我们中医所重视的。
鼻涕的颜色从清、黄、绿、白、清,到最终消失,代表着感冒的外邪从体外侵入,到身体里,然后再退到体表,最终被驱赶出去的过程。所以,鼻 涕的颜色是感冒的一个重要症状,必须要学会观察与收集信息。
一般来说,当有人感冒后向我咨询怎么办的时候,我会让他们在药店里把能见到的中成药说明书里的药物构成念给我听,只要里面有散外寒,同时还有清里热功效的药,我就让他们选择这种药。
散外寒的“药”
除了辛温的麻黄外,苏叶、白芷、荆芥、防风等都是辛温发散的药物。因为我们要让体内的病气往外走,而这些药的药性都是向外、向上的。
如果用于开方子,这些药物的用量一般都不大。中药的药性是有走向的,为了让邪气不再在体内逗留,会配合使用向外、向上的中药。看到方子里面有这些药物,就会明白它们是散外寒用的了。
清里热的药物
除了生石膏,还有金银花、连翘、鱼腥草、蒲公英、芦根、地丁等。
孩子感冒的时候,如果发现他有发冷、打喷嚏、手脚冷等症状,就是外寒的表现。若还伴有痰黄、舌红、嗓子疼痛、鼻涕黄白相间的里热症状,一般是外寒里热的感冒。这是感冒的第二个阶段。
家长们去药店挑选药物的时候,心里就要有数,药盒上的药物成分必须带有散外寒的麻黄、苏叶等,同时也要有清里热的生石膏、双花、连翘等。
除了药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推拿手法来辅助调理这一阶段的感冒。
【推三关】
定位:前臂桡侧,腕横纹到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食、中两指指腹由宝宝的腕横纹推到肘横纹。100—300次。
作用:温阳散寒,补气行气,发汗解表。
【掐揉二扇门】
位置:手背中指本节(掌指关节)两旁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掐揉之。50次。
【清肺经】
定位:无名指指尖到指根成一条直线。。
操作:用大拇指或中指推,100—300次。
作用:补益肺气,止咳化痰。
【揉迎香】
定位:鼻翼旁,鼻唇沟中。
操作:用大拇指按揉,100—300次。
作用:能有效调理鼻塞、流鼻涕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