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5岁以下宝宝注意!两分钟教宝妈“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每年的4~7月是手足口病多发期,而手足口病的重发年龄是5岁以下的儿童群体,因此,近期很多宝妈们又开始准备和手足口病做斗争了。那么,如何及早预防宝宝手足口病的发生呢?儿科医生给您以下一些建议:
一、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发病初期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
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手足口病是由肠道感染引起的感染源为疱疹液、咽喉分泌物、粪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
1.一般症状表现
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2)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3)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4)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1)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2)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3)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手口足病早知道早预防:
手口足病的传染性非常强,可以通过呼吸道、肢体接触和飞沫等途径传播。
1.避免接触病原体。在手口足病高发时期,应该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地方,避免与陌生人群肢体接触,以防孩子接触病患,造成感染。
2.注意孩子个人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吃东西前要洗手,不要用手抓食物或者舔吸手指,尽量不用其他孩子的餐具,以免交叉感染。
3.注意清热祛湿。春夏季节湿热邪气较重,导致身体各种毒素累积,容易感染病毒。因此,孩子平常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辛辣,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B、C的食物,可以帮助排毒,提高抵抗力。
手足口病饮食原则有哪些?
一、手足口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第一阶段:病初。嘴疼、喂食。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这里介绍一个小窍门:用吸管吸食,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第二阶段: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举例: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
第三阶段: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
二、手足口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
2、治疗期间应注意不吃鱼、虾、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