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病来啦!猩红热染病率上升90.51%!小儿猩红热到底有多可怕
猩红热是小儿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细菌类
北京市疾控中心5月份报告显示:猩红热步入高发期,染病报告比4月上升90.51%。
猩红热发病初期与手足口的症状类似,家长要学会分辨,以保证宝宝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猩红热是什么病?
猩红热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有发热、咽喉痛、典型皮疹和杨梅舌4大症状,
易感人群为3~8岁的儿童,一般潜伏期为2~5日,潜伏期可能出现浑身乏力等表现。
猩红热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被污染的玩具也可能患病。
猩红热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抵抗力低下人常引起猩红热,
严重的猩红热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
小儿猩红热到底有多可怕?
猩红热皮疹消退后,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疤痕和色素沉着,大多数患病宝宝随着皮疹消退,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极少数病儿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甚至休克。有时可并发心肌炎、肾炎、风湿热、中耳炎、肺炎等疾病。
猩红热的症状和护理
针对猩红热的4大症状,家长要分清猩红热与皮疹的差异,同时对症护理。
什么是猩红热?猩红热是由一种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它为“烂喉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但2~8岁的宝宝最容易被感染。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
猩红热的首发症状为发热,中低热为主,也可高热达39~40℃,伴有寒战,一般持续1~3天。
宝宝体温升到38.5℃以上、精神状态差,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烧。
通常,猩红热起病很急,患病的宝宝表现出怕冷、发烧,轻者发烧38℃~39℃,重者可达到39℃~40℃,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和呕吐、头痛,扁桃体出现红肿或有化脓性渗出物,嗓子非常疼痛,尤其是在吞咽时。
大多患病的宝宝发病12小时后,皮肤上出现皮疹,偶尔也有少数宝宝在2天后才出现。皮疹最早出现的部位是颈部及上胸部,一天就可遍布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像“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叫“掌印”。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缓解疼痛。
吃些冰凉、易吞咽的流食或半流食,
1岁+宝宝喝蜂蜜、6岁+宝宝吃硬糖缓解疼痛,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润。
病情好转恢复时,多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逐渐从半流食改为软食。
猩红热居家防护对策
猩红热的传染性极强,但目前尚还没有疫苗预防,因此应注意切断传染源。猩红热是经由空气飞沫传播的,一定要经常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少带宝宝去公共场所,多去空气清新的花园玩耍或散步。
注意口腔清洁。用温热的盐水给宝宝漱口,一日3次。小宝宝不会漱口,用棉球蘸温热的盐水擦洗口腔。
猩红热是细菌感染,发病早期就该应用抗生素。
青霉素能有效杀灭A型溶血性链球菌,口服即可,至少连用7天,最好连用10天。对青霉素过敏的可以服用红霉素。
宝宝患了猩红热,必须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疗,早期注射足够的青霉素,可以缩短病程,加快病愈。目前,由于青霉素的广泛使用,患病后症状较轻的宝宝已明显增多,一般在注射青霉素1~2天后,皮疹即可消退,体温也逐渐下降。
就算宝宝体温恢复正常,家长也不要停药。细菌感染时,抗生素要用够时间,避免耐药菌产生。
患病的宝宝一定要卧床休息,多喝白开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冬瓜汤,取新鲜冬瓜500克和少许盐,把冬瓜切成丝,放入锅内加水慢火煨汤,汤好后加一点点盐,适合小便短赤、口渴的宝宝;取适量白萝卜,洗净后切成丝。
患了猩红热的宝宝需要隔离1~3周,有化脓性并发症的宝宝需隔离到炎症消退。
宝宝患猩红热后要注意多休息,保证每天的睡眠充足,房间多开窗通风。
猩红热常见的突出并发症是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炎等。风湿性心肌炎多发生在出疹后期,如果宝宝出现发烧、皮疹,并伴心慌气短、胸口闷和心脏部位痛,要警惕是否患了心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常发生在大关节部位,呈对称性发作,
表现为关节处红肿热痛,并先后在各大关节出现,出现以上情况要及时就医;急性肾炎一般出现在猩红热病后1~3周,宝宝出现尿量减少、尿色变深或血尿、眼皮和下肢浮肿。因此,猩红热病康复后2~4周时,妈妈最好带宝宝做尿常规检查。
预防
《1》猩红热患者应隔离治疗;猩红热流行期间,对可疑猩红热、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均应隔离治疗;对于带菌者可用常规治疗剂量的青霉素治疗,直至培养转阴,以控制传染源。
《2》对与猩红热患者密切接触着,应严密观察,检疫7~12日,有条件可做咽试培养,或预防性给予青霉素。
《3》疾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