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舌诊?
有人形容舌是人体的一面镜子,通过观察舌可以推测人体内部脏器的变化。祖国医学认为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变化以及疾病的转机,都可以反应在舌头上。通过观察舌头对诊断上确有很大价值。
正常的舌质呈淡红色,舌背面有薄层白色舌苔。人体的每一脏器在舌上有其代表性区域,当某一器官有病时,可在此特定的区域上反应出来。所以通过看舌可以推知内在脏腑的变化。如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在舌的左右两侧边缘呈现紫或青色,呈条纹状或不规则形状的斑块黑点。边界分明,易于辩认,名之为“肝瘿线”。这和祖国医学理论“舌边属肝”的观点是一致的。有93%的心肌梗塞者,其舌质呈暗紫色,有瘀斑点。舌质变为正常时,表示病情平稳。舌质颜色恶化时病情皆不平稳。先天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患者的舌常呈紫绀色。
舌痛、舌色亮红如牛肉样,医学上称为亨特氏或莫勒氏舌炎,可能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所致。白血病多见舌溃疡。如舌部溃疡长期不愈,基底变硬者应去医院检查以排除舌癌。
古有“舌为胃之镜”之说,现代医学通过纤维胃镜观察胃粘膜的变化,发现与舌质、舌苔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胃粘膜呈萎缩性病变时,舌苔质淡红而光滑无苔;浅表性胃炎舌质红而苔黄;增殖性病变舌质则多呈紫暗色。
糖尿病人,舌肿大,有裂纹,色泽红。维生素B缺乏,舌粘膜水肿,舌体肿大,呈点彩状或杨梅状;菸酸缺乏舌呈牛肉色。
舌的血液循环异常丰富,且部位表浅,易于观察。舌下静脉是天然观察窗口。有人对舌下血管之衰老过程进行直接观察发现:健康年青人的舌底透过粘膜,可以看到一层细小而丰富的血管网,使该处呈弥漫的淡红色。到40岁左右。该处均匀一致的淡红色则变暗,血管直径变细,轮廓明显,且在其行径上出现颗粒状小结节,并稍隆起,色青紫。继而散在小结数目增多,变大,血管变粗。并出现以前未见过的新血管,使该处呈暗红色,有时甚至发紫。在此阶段颗粒状小结继续增多,并呈串珠状。动脉硬化之程度愈重,此类小结亦愈多,愈密。有人将上述血管变化与血清学检查对比观察,结果可使95%的病例获得动脉硬化的临床诊断。过去学者们提出年龄与动脉硬化症之平行关系,今日方知动脉硬化症并非与衰老绝对平行。动脉硬化之进展,正如舌症症状所示,呈分期性,即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进展、停顿、甚至好转。
舌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支配味觉小涎腺的神经极为丰富,且部位表浅,灵敏度甚高,人体内部某些疾患可通过异常的感觉、味觉、运动障碍反应出来。如:口苦,常见于急性炎症,以肝胆疾病为多。美国西北大学的德维斯医生发现:“癌症病人丧失了对甜味食物的味觉,而对食物的发苦的感觉与日俱增。这是由于癌症病人舌微循环障碍,使舌尖感觉甜味的味蕾萎缩所致,所以即使吃甜味食物也会感到苦味。
口舌发甜,古人有“脾热口甘”之称。现代医学认为由于消化功能紊乱可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味蕾而感觉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中糖分亦增高,所以也觉口舌发甜。当然,味觉的个体差异性很大,不必因有点味觉异常就过分紧张,应结合本人的味觉习惯来判断有否疾病。随着舌检新方法、新技术的开展,对舌的观察将更深入细微,因而也就更能反应全身的病理变化。
舌作为人体的一面镜子,决非言过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