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的中药治疗和预防

文 / PSM药盾公益
2018-10-31 12:13

作者:中日友好医院 周畅玓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等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多发于夏秋季,主要侵犯1-7岁儿童。临床表现多为突起发热、咽痛、流涎等症状。可在患儿咽部、软腭、悬雍垂、扁桃体等处见灰白色疱疹,四周绕有红晕,疱疹破溃后会形成黄色溃疡。少有并发症,大部分患儿可在一周左右自愈,偶有延至2周者。患病期间患儿可有拒食,哭闹等状况,既影响患儿的营养摄入也为家长朋友带来困扰。目前西药尚无特效药,多进行抗病毒和对症治疗。而中药凭借自身特点,不论是联合西药还是单独使用,在治疗这一疾病上都显现了良好的效果。


中医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方法很多,各有特点,如:中药汤剂可速达病所,易于随证加减药味,但味道多难以让患儿接受。中成药携带、服用方便,计量准确易把控,但因是制剂,无法随证加减。中药注射剂疗效同样显著,但不良反应较多,使用时需谨慎。中药外用或以药液含漱则可避免口服药物过多伤脾胃,或联合口服药物以加强疗效。通常情况下,临床医生会根据患儿的依从性、耐受性等因素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后决定用药。


中医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多以清热祛湿解毒为基本原则。中药处方中会有较多清热解毒、利湿化湿药味。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则多利用这些中药制剂的抗菌、抗病毒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在使用口服中药时,因处方中多有清热解毒的苦寒药味,除特殊要求外,以饭后服用为宜,从而减免苦寒药物伤脾胃或对胃肠的刺激。在注射或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时,家长还要注意患儿是否有皮疹、疼痛、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

预防重于治疗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做到:

1、提高防范意识,饭前便后、外出返回后要洗手。

2、流行期间避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远离疑似患儿,避免接触确诊患儿。密切接触者需检疫21日,且衣物需置于阳光下暴晒。

3、要及时对患儿的日常用品、食具进行消毒,清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



疱疹性咽峡炎并不可怕,不幸染疾时,请及时于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积极治疗。中药需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要避免未经辨证的盲目用药,以免出现药不对证的情况而贻误病情。

审核专家:中日友好医院 唐崑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