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到底活泼还是多动症?

文 / 郑州人民医院
2018-07-26 21:00

“宝宝,你怎么老是跑来跑去的?就不能安静坐下来看看书吗?”很多家长是不是都有这样的烦恼,让自己的宝宝安静坐下来一分钟简直是天下第一难事。你有没有想过,或许宝宝是患上了多动症。

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性疾病。据报道,我国儿童患病率约为4-12%。

多动症核心症状表现为:注意缺陷、多动、冲动。

临床上分为是三个类型:多动型、注意力不集中型、混合型。

孩子有哪些表现,

家长需要提高警惕?

在幼儿园:无法适应集体生活,坐不住,东奔西跑,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静不下来。

上学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小动作多,爱大声说笑,逗同学。课后乱奔乱跑,惹是生非。女同学稍文静,常玩辫梢、切橡皮、咬铅笔等。

对学习不感兴趣,一、二年级功课尚可,成绩波动大,但随着年级升高,成绩下降,最后出现不及格。

父母和老师伤透脑筋,抓得紧一些,暂时好一些,不久又依然如故。请家教、棍棒教育都无济于事。

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的情况,家长们就要高度警惕了,首先要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的检查、诊断。

若孩子被诊断为儿童多动症,

如何治疗?需要吃药吗?

学龄前儿童如果被诊断为多动症,一般采取行为治疗;

学龄期儿童如果被诊断为多动症,一般采取药物治疗加行为治疗;

青春期孩子如果被诊断为多动症,多数需要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

家长需要注意什么?

多动症的孩子做事没有条理、无计划性、粗心大意、不能合理安排作业、活动,时间观念不强。家长应协助孩子将家庭作业结构化,例如科目的先后次序,大致的时间预估等,并指定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例如每日5:00-7:00),固定的时间安排会增添孩子的安全感和配合度。

多动症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学习15分钟,休息5分钟。学习和休息的时间依照孩子的能力水平作适当调整,也可以调整为一门科目完成后休息一会。休息时只可以饮水、吃点小零食、水果,或去洗手间,但不能玩耍或游戏,否则会增加注意转移到写作业上的难度。

多动症孩子容易冲动,当孩子做出不当行为时,家长可以采用“隔离”治疗:定时(5或10分钟)定点(固定的角落或场所)让孩子冷静下来;“隔离”时间内不要和孩子说话,不要回答他的任何问题;“隔离”结束即惩罚结束;如果孩子拒绝接受“隔离”,家长们可以用取消特权来“威胁”,比如减少玩电脑或出去踢足球的时间。

多动症的孩子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家长也要采取一定的行为治疗方法,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跟孩子沟通时,

需要注意什么?

多动症孩子多数有注意力不集中、冲动的表现,家长在跟多动症孩子沟通时,要注意一些技巧,比如:

在跟孩子沟通时,家长要给予正面指令,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告诉他们什么是“绝对不能做的”,什么是“尽量不要做的”,不要给模棱两可的指令。比如,“我们开始写作业好不好?”,孩子会在心里回答“不可以”而不去执行。

家长给予孩子指令时,要确定孩子的全部注意力在你身上;消除和避免噪音干扰;叫孩子的姓名;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最好有肢体接触;看着他们的眼睛清晰地说话,当然不要大吼。

孩子不容易执行的指令,家长要和孩子商讨着制定规则并写下来,避免争执。

在沟通过程中要说出你的感受,不要粗暴地批评,同时也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如果孩子特别好动,一刻也停不下来,家长也千万不要轻易地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家长应该冷静区分,究竟孩子只是过于活跃,还是真的有多动的问题。

对于只是特别活跃的孩子,如果能够排除是一些生理上问题引起的,那么家长就不用过于担心,可以尝试改善和孩子沟通的方式,不要总是单纯地制止和苛责。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爱冲动、不分场合的多动,并且注意力总是无法集中,那么就应该警惕,及时带孩子前往正规医院就医,请医生做出专业的判断。

苗萍,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从事儿内科工作20年,擅长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重症肺炎、急慢性腹泻、贫血、矮身材、性早熟等儿内科常见病;另擅长于高危儿评估与干预、语言发育迟缓、智能迟缓、身高管理、营养不良、睡眠障碍、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遗尿症等儿保科儿童发育行为相关疾病的诊治。

供稿:儿科 苗萍

编辑:王佳男

耳朵听不清,还不停地响,啥情况?

如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