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用药,刻不容缓

文 / 药物咨询师军
2018-07-23 19:28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每年有7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2/3死于用药不当。而我国人口基数大,儿科疾病占所有就诊人数的20%。

儿童安全用药,刻不容缓

儿童安全用药,刻不容缓

《2015年中国儿童安全用药调查报告白皮书》 显示,新生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4.4%,为成人的四倍,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 为成人的两倍。这意味着每四个使用药物的新生儿中,就有一个因为药物不良反应,造成不同程 度的器官损伤,如药物性耳聋、神经系统损伤、肝肾功能损伤等。目前市场上有4000余种药物,而儿童专用药仅60余种。很多时候,医生是依据儿童的体重和体表面积来换算的。

儿童安全用药,刻不容缓

为什么我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儿童安全用药呢?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全,一些镇静类药物很容易损伤大脑,而且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儿童则因为肝肾功能还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差。

现在很多妈妈对于抗生素几乎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因为现在中国普遍滥用抗生素的报告铺天盖地的来,将抗生素这个曾经的功臣直接推上了批斗台上。问题真的是在于抗生素吗?问题的根源在于"滥用"二字!

儿童安全用药,刻不容缓

抗生素不可能不用,但是不能滥用。目前在临床上,医生往往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选用常用的抗生素。如果个别儿童药效不好,再换药。这样一方面延误了病情,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抗生素滥用而导致的耐药。在很多药物上面的使用,临床上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根本没有考虑到个体化差异和合理用药。

怎么知道哪种药物对我孩子有效?哪种药物对我孩子有毒副作用?药物的剂量如何确定?

在这里,我强烈呼吁推广"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

目前市面上的"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已经能够对儿童13大类系统疾病的127种药物进行精准的基因检测。这也是国家大力提倡的精准化医疗的具体体现。

儿童安全用药,刻不容缓

人与人之所以不同,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你的肤色、体型、性格乃至你对药物的敏感度,无不与你的基因相关。举三个例子:

1.就拿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用于治疗儿童白血病、炎症性肠炎及免疫系统疾病的巯嘌呤为例。如果检测结果提示有携带NUDT15 R139C等位基因,那么就极易出现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应该严格禁止使用该类药物。

2.用于1岁及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乙型流感的奥司他韦(达菲),在临床上也是常见用药。ABCB1基因编码药物转运体MDR1,其c.2677T>A与c.3435T>C两个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与奥司他韦活性代谢产物的浓度显著相关。此两位点突变,儿童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风险可能会增加。

3. "一针致聋基因 "12S rRNA。如果携带有该基因的耳聋基因突变。那么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庆大霉素)就要禁用。

下面给大家看一下基因检测的报告模板(这是一位4岁小朋友的报告):

儿童安全用药,刻不容缓

儿童安全用药,刻不容缓

儿童安全用药,刻不容缓

报告中,哪些药物不能用,哪些药物减量,哪些药物增量,为什么要这么做。都是详细的在报告单上面体现了出来。这份报告总共23页。相当于一本专门为家里宝宝定制的个体化用药指导书。无论是分子生物学专家或者乡镇卫生院医院甚至家长,都能一眼看明白报告中的内容。

下面是检测的基因位点与药物之间的关系。

儿童安全用药,刻不容缓

儿童安全用药,刻不容缓

该检测的意义在于:疗效好、省钱、副作用小。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么好的检测项目,我会不遗余力地推广给大家。希望此检测能够真正惠及大众!药监局也专家建议,小儿用药需要有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及个体差异,合理选用药物,掌握剂型、剂量及疗程,不滥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