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讲堂】4-6个月的宝宝,原来该这么“玩”儿

文 /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2018-07-18 18:22

当宝宝成长到4个月大之后,你会发现宝宝的性格、喜好似乎开始展现,这时候的宝宝能运用自己的声音以及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受了,那么4-6个月的宝宝该“玩”儿些什么呢?本期【小宝讲堂】继续跟大家一起聊聊“在玩中激发孩子的潜能”的话题:

专家解读:

池霞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孩子最爱什么,家长都知道:玩儿!游戏是孩子喜爱的活动,玩就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事实上,玩儿或者游戏本身就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通道,游戏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内容,也反应了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水平。

游戏可以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并且可以使其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对待事情的正确态度,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发现、探索尝试、表达自我,学会沟通合作、分享交流、建构经验,在体验达成的每一步成就的同时,提升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的老师们具体学习起来吧:

陈雪琼老师:玩是孩子学习的最自然的方式,孩子在玩中学习。孩子从一出生就幸运的享有无穷的好奇心。他们想去摸、闻、尝、看和听一切的事物。父母在帮助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鼓励他们不断的发现和保存好奇心,并且顺其自然的成长。陪伴孩子成长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美妙而又终生难忘的经历。

4-6个月

宝宝喜欢:

喜欢趴着抬头挺胸环顾四周,仰卧时可抬起双脚蹬踢;张开手去够和摸物品,把物品放进嘴里;喜欢照镜子,望着镜中人笑;玩藏猫猫;喜欢自言自语,咿呀不停,对成人的话有反应,有时能无意发出“ba”“ma”等音。

建议给宝宝:

拨浪鼓,摇铃,小球,健身架,形象生动有趣、能响会动的玩具及更多的悬挂的玩具;一些图案简洁、色彩鲜艳的图片;常用的家居物品:耐摔的小水杯、卷纸等。

具体活动示例:

1. 袜子上的玩偶

在宝宝袜子上栓个小铃铛、或画张可爱的笑脸、或用布偶袜子穿在宝宝的脚上。起先宝宝只是好奇地看看自己的脚,慢慢地他将能成功地抓住一只脚把玩,然后是两只脚,有的宝宝能把自己的小脚放到嘴边开心地玩耍。

2. “躲猫猫”

和宝宝面对面,你用一块手帕蒙住自己的脸问宝宝:“妈妈(爸爸)在哪里?”当宝宝试着寻找时,突然拉掉手绢露出你的笑脸,并叫一声“喵儿”;也可以将手帕蒙住宝宝的脸,让他学着将手帕拿开,反复多次,宝宝逐渐知道寻找消失的东西,听到东西掉地的声音能低头找寻。

3. 抓握游戏

4-6个月宝宝正处于学习抓握的阶段,应给他提供更多的机会去练习。把拨浪鼓靠近宝宝,逗引、鼓励他伸手去够抓玩具,还可以给宝宝不同形状的物体(方木、圆棒、绳子、小丸等)去练习抓握。刚开始宝宝可能显得笨拙,但经过多次练习后,就能灵巧地抓到玩具了。

4. 寻找声音

鼓励宝宝用耳朵去确定声音的来源,并学习控制身体肌肉和眼睛,向发声的方向转头或注视。先让宝宝仰卧,你可以站在离他几尺远的地方,轻声喊着他的名字“宝宝,你能看见我吗?妈妈在这里!”给宝宝时间,他会试图寻找你,当宝宝成功地转头或侧翻身找到你时,你要微笑着抱起他,给他鼓励。然后再走到房间的另一个地方,继续重复这个游戏。你也可以在宝宝俯卧位时尝试玩这个游戏。

5. 大龙球操

在家中除了徒手和宝宝玩游戏外,你还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器材来和宝宝一起玩。让宝宝仰卧在大龙球上,家长握住宝宝的双腿或腰部,作前后、左右,由慢及快地滚动。刚接触游戏时滚动速度不要太快,熟练后可以逐渐调整速度,让宝宝体会在运动中控制身体的平衡。

每一位小天使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上述活动是按大多数宝宝普遍的发育进程给予的大体指导。有关于您宝宝的具体问题欢迎到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和老师们一起讨论。

儿童早期发展中心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是儿童保健科成立的一个具有现代健康理念、以医教结合为服务特色的儿童保健服务中心。旨在为婴幼儿提供方便、专业、多方面的儿童保健服务,满足家长对儿童保健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中心服务对象为0—3岁儿童;服务形式为预约就诊;服务特色是将保健与教育相结合,由资深儿童保健专家主诊,并配有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技人员协诊,为会员建立健康档案,进行一对一连续跟踪的健康检查与发育监测。再由专职老师根据每个孩子发育水平,设计教育与训练内容,实施个性化教育。同时为会员家长提供实用的育儿技能培训课程。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

6-12个月的宝宝怎么“玩”?需要认识哪些关系,培养哪些能力?下周三,请继续关注【小宝讲堂】,我们将为您进行专业解答。

第十四期丨0-3个月的宝宝,该怎么“玩”儿?

第十三期丨缺铁宝宝很受伤,儿保专家帮你忙!

第十二期丨原来宝宝一直缺的不是钙,而是它!

素材来源丨儿童早期发展中心

编辑丨陈雪琼 史月

协作丨丁煜轩

责任编辑丨池霞 姚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