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泳池爆满的季节!爱玩水的孩子,警惕这种疾病

文 / 名校资讯
2018-06-22 10:09

游泳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在炎炎夏日更受欢迎,许多我们熟悉的星二代也是这项运动的爱好者。


例如黄磊的女儿多多,在节目中见到清澈的水塘就忍不住下去游了起来,小小年纪,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



不过话说回来,游泳运动好处虽多,但如果没有做好预防工作,爱玩水的孩子们也很容易染上游泳性耳炎。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如何预防游泳性耳炎,让孩子开开心心地畅游一夏吧!


游泳性耳炎(外耳炎)


游泳性耳炎也叫外耳炎,是一种耳道内壁感染。正常状态下,我们耳道内壁中的腺体会分泌保护性的蜡质层,既能防水、又能防酸,同时阻挡入侵的微生物。但当我们游泳或潜水时,水会进入耳道,冲走这层保护层,为细菌提供温暖潮湿的成长环境。


温水、被污染的湖水更容易让孩子患上游泳性耳炎,因为比起冷水或是用氯消过毒的水,这样的水含有更多的微生物。


学会区分外耳炎与中耳炎

如果孩子出现下列症状,那很可能是游泳性耳炎(外耳炎)。


游泳后不久,孩子的耳朵会发痒或疼痛,约1~2天后耳朵的疼痛情况会迅速恶化;


孩子的耳道里会流出臭臭的液体,看起来就像鼻涕一样。


相比之下,中耳感染(中耳炎)与游泳性耳炎(外耳炎)有这两个明显的“不同点”。


疼痛位置


中耳炎患儿,在夜间躺下时,痛感常会加剧;外耳炎患儿,会在耳垂被拉动、耳道口小软骨被按压的时候感到明显的疼痛。


伴随症状


中耳炎一般出现在感冒症状之后,或是伴有感冒症状,例如流鼻涕、眼部渗液或低烧;外耳炎一般不会伴有上述症状。

此前我们曾推出过一篇主讲中耳炎的文章:感冒好了宝宝依旧哭闹不止,原来是患上中耳炎,其中的知识也可以辅助家长进行判断。



如何预防

游泳性耳炎(外耳炎)

很多家长喜欢在孩子游泳时给他准备耳塞或棉球,但实际上,耳塞和棉球不仅没什么效果,还很容易把堵塞的耳垢推进耳道深处。


正确预防游泳性耳炎的措施有:


●不要让孩子在被污染的水中游泳,更不要让孩子把浴缸当作游泳池、把头钻进浴缸温热的水里,这样很容易发生外耳感染。


●向孩子示范游泳后如何向一边歪头摇晃、让耳朵里的水流出来。孩子歪头时还可以上下拉扯耳朵、让耳道变直,这样更容易让水流出来。


●家长还可以用食指和拇指将一小片绵纸搓成条,伸进孩子耳道里1厘米左右,吸收其中的残余水分。


●家长也可以将电吹风调到最低档,在十几厘米外对着孩子耳朵吹30秒左右,烘干耳道。

白醋清洗法


美国医学博士威廉·西尔斯与妻子玛莎·西尔斯在他们共同编著的《西尔斯健康育儿百科》一书中提到——每次游泳后用白醋溶液清洗耳道,是预防游泳性耳炎的有效措施。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以1:1的比例将白醋和水配制成溶液;

●让孩子躺下来,然后轻轻拉一拉他的耳朵,让耳道变直;

●用滴管向耳道内滴入至少5滴白醋溶液,停留几分钟后再清理干净;

●另一只耳朵遵循同样的步骤。


白醋中含有醋酸,能够杀灭细菌、恢复耳道里抑制细菌生长的酸性环境,如果“白醋+水”未能预防感染,你可以换成“白醋与医用酒精的1:1溶液”,或去药店购买预防游泳性耳炎的滴耳液。


如何治疗

游泳性耳炎(外耳炎)

如果孩子真的染上了游泳性耳炎,建议家长:


○每天4次用白醋及水溶液清理耳道,但这时候不要加入医用酒精,否则刺激性会太强。


○如果孩子疼痛持续不退,并且逐渐恶化,或者你发现孩子耳朵里流出黏稠、恶臭的液体,请立刻去医院就诊,医生可能会开一些处方抗生素滴耳液、止痛滴耳液或可的松滴耳液来消肿止痛、治疗感染。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或布洛芬能够帮助止痛,但需要遵医嘱并按照说明书服用。


○孩子患上游泳性耳炎后就不应再去游泳了,感染逐渐消退后才可以再下水。


更多关于游泳的Q&A


Q:游泳会使孩子患上红眼病吗?

A:红眼病的医学名称是结膜炎,游泳性结膜炎确是夏季的常见疾病之一。但家长大可不必因噎废食,带孩子去干净、正规的游泳场馆,为孩子戴上泳镜,嘱咐孩子警惕泳池水溅入眼中、游泳时和游泳后不要用湿哒哒的手揉眼睛,即可预防感染。


Q:湿疹宝宝可以游泳吗?

A:湿疹是童年期常见的皮肤缺陷,约有10%的儿童都曾受此影响。湿疹虽然发于皮肤表面,需要严格护理,但我们仍鼓励湿疹患儿多进行户外运动、提高免疫力。因此,湿疹宝宝也是可以游泳的,只是在场馆的选择、水质的把控方面要尤其用心,下水前的准备工作和出水后的护理也不能马虎。


建议爸爸妈妈为湿疹宝宝选择水质温和、水温适宜的游泳场所,观察孩子游泳后湿疹情况有无恶化倾向,注意不要在湿疹急性发作期让宝宝下水,下水前可以给孩子涂一层保湿霜或保湿软膏,保护宝宝皮肤不受泳池水的刺激。


温馨提示:

游泳不仅是一项能丰富孩子生活、锻炼孩子体魄的运动,更是一种生存技能。但当孩子学会游泳后,家长更要加强安全教育,别让孩子在未被开发的水域游玩,孩子去游泳馆时,也应有至少一位成年人陪同。




有如下特殊情况的孕妇,需要提前进入医院待产:


1.有过早产经历的孕妇:

如果有早产经历,那么此次分娩也有可能会提前发动,所以需要提前入院待产,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


2.有妊娠并发症、本身有原发疾病或者其他高危因素的孕妇:

如果孕妈妈自己身体有原发疾病,如:心脏病、高血糖等等,或者有妊娠并发症,例如:胎盘早剥、羊水过少、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等等,或者其他高危因素,如:有多次流产史、高龄产妇等等。这些孕妈妈,都要格外注意自己和胎儿的情况,一般孕检周期都会更短,到了产前,也需要提前入院待产。


3.胎儿异常:

如果孕妈妈发现腹中的宝宝出现胎动异常时,也需要及时入院。胎动异常增多和减少,都可能是胎儿异常的征兆,即使预产期未到,也要到医院与医生沟通,如有必要,提早入院。


4.超过预产期:

预产期虽然只是一个分娩的大概时间,并不十分准确,但如果怀孕时间超过42周,就属于过期妊娠了,对于孕妇来说,如果妊娠到41周左右,还是应该引起重视,哪怕没有分娩迹象,也要去医院等待分娩。


此外,如果孕妈妈在孕晚期出现规律的阵痛、或者见红、破水等症状,一定要立即去医院,因为这一般是比较准确的分娩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