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为伴,放松身心的床,竟是孩子受伤最常见的案发地

文 / 定焦专家号
2018-06-22 03:00

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外科急诊,定焦大叔见识了一个个坠床的“天使”。虽然通常来说坠床的危害不大,但赶上“寸劲儿”,也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上午十一点左右,一家五口着急地走进诊室,顿时填满了不大的空间。

今天出诊的是急诊科的任松林医生。孩子妈妈告诉任松林医生,昨天下午4点多,小孩从床上摔下来,头着地了,身子也着地了,当时没什么事,哄哄就没哭了。但今早小孩吐了,状态也不对,之前那股闹腾劲儿没了,懒洋洋的。她担心有什么事,赶紧过来看。

定焦大叔忍不住问了一句,当时小孩没人看着吗?

妈妈有些不好意思,支支吾吾说,是……我在看。当时刚回到家,我顺手就把小孩放床边了,转身去拿空调遥控器。就五六秒的时间吧,我听到哇哇大哭的声音,转身一看,小孩已经躺在地上了。

妈妈特地翻出女儿坠落的床的照片,就是一张人人家里都有,不能再普通的大床。然而意外就这么发生了。

任松林医生打开小手电,检查女孩的瞳孔反射,又抬了抬女孩的胳膊,判断四肢活动情况。

反复和家长确认,有没有磕到什么东西上,比如玩具?没有。

幸好当时地上没有尖锐或是凸起的物体。

没有外伤,没有骨折,精神状态还行。拍个CT,排除颅骨骨折和颅内出血。

一家人又浩浩荡荡地离开了。

无独有偶,坠床可不是婴幼儿宝宝的特权,这个5岁的小女孩也在昨夜坠床了。

凌晨3点,夜深人静正是睡得最香的时候。妈妈睡靠外,女儿睡朝里。妈妈起夜,没想到几分钟的时间,回来就看到女儿已经重重地摔在地上了。女孩哭得不是很厉害,很快又睡着了。妈妈看没什么大问题也睡过去了。

今天上午女孩说头晕乎乎的,妈妈一摸太阳穴,鼓起来了,跳得厉害。妈妈的心悬起来了,带着女儿赶紧上医院。

任松林医生查体后,并无大碍。告诉他们,休息不好,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等等情况也会让太阳穴跳动明显。 叮嘱他们回家静养观察,避免剧烈活动。

这家人还是放不下心,强烈要求拍CT。

妈妈懊悔地告诉大叔,当时应该垫一个枕头的,这样她也不至于翻个身就摔下来了。

坠床是老生常谈的安全隐患,尽管经常提醒注意防范,但意外总在发生。

原因何在?其一,随着年纪增长,宝宝的活动能力增强,活泼好动,但是对危险仍然缺乏识别能力,自我运动的控制能力也不完善。尤其是刚学会翻身、爬走的宝宝,从床上跌落这个隐患就一直存在。

另一方面,家长低估宝宝的运动能力,心存侥幸,认为“我去开个门,就一分钟,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我就转身拿个遥控器,前后不过几秒,不会怎么的”,“我就去上个洗手间,很快的”,顺手就把宝宝放在床上或沙发上了。

而万万没想到,绝大多数坠床意外就是在家长视线离开孩子的这几分钟,甚至几秒内发生的。

下午3点,一位年轻爸爸抱着几个月大的儿子来到诊室,爷爷也跟着来了,爸爸话语中充满了紧张和担忧。

同样是从床上摔落,可以看到小孩头顶有一小片区域泛红,略微有些肿胀。爸爸轻轻地来回抚摸着孩子头顶,焦急地询问任松林医生会有什么问题。

事发经过是这样的。大约中午12点,爷爷带孙子在玩,爸爸在一旁玩手机。这时爷爷想去泡一壶热茶,就把孙子放在婴儿床上了。小孩就算是站直了,婴儿车的围栏也能挡到他胸口的位置,爷爷心想着挺安全的,便放心地走开了。

谁知道“嘣”一声,哭声瞬间响彻整个屋子。爷爷和爸爸几乎同时赶到小孩身边,看到小孩趴在地上,左手压在身子下,哭闹声不止。

估摸着小孩自己爬上护栏,重心不稳直接从高空掉下来了,头着地。

小孩的运动能力绝对超乎想象!

此时小孩情绪还算稳定,没有吵闹。爷爷和爸爸却始终不放心,目睹了孩子摔伤,看得出爷儿俩都十分焦虑慌张,一定要拍个CT。

没过多久爸爸回到诊室,一手抱着小孩,一手拿着小塑料瓶。小孩不配合检查啊,他不喝这个。拍CT需要给宝宝喝镇静药,小孩不喝,作罢,只能回家观察。

那是不是大人24小时看着就没事了?

下面这个2岁的小男孩就是在大人眼皮底下受伤的。

上午姥姥和外孙坐在床上玩儿,男孩在床上蹦来蹦去,姥姥坐在床靠里的位置,看着宝贝孙子玩得这么高兴,老人家也很开心,自然想不到危险正在逼近。男孩越蹦越得劲,离床边也越来越近。最后一蹦没坐稳,后仰倒下落了空,顺势落地。姥姥没来得及抓住男孩,男孩后脑勺直接着地,血流不止。

家人敷了一层厚厚的“能量液”,赶来医院。

妈妈心急,去了好几家医院都处理不来,这可怎么办啊?

任松林医生检查伤口时,被又厚又黏的液体遮挡了视线,费了好一会儿功夫才看到伤口,不浅。破伤风,清创,缝合。一家人围着男孩,看着任松林医生手里两根棉签拨弄着伤口,眼神里满是疼惜和愧疚。

上面几个宝宝都是幸运的,没有严重到颅骨骨折或颅内出血。颅内出血较少时输液止血,较多时可能就需要开颅了。没有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脑疝,进而压迫脑干抑制呼吸,甚至危及生命,类似案例不时发生。

这个18周大的女宝宝,有个双胞胎妹妹。昨天中午娘仨在床上休息,妈妈当时忙着照顾妹妹,她自个儿来回翻滚,就摔到地上了。吵闹声很快就停下来,但没过几分钟,头顶右侧起了一个大包。

下午赶到医院,CT显示右侧顶骨骨折,右顶部硬膜下出血,头皮血肿。

大叔心也跟着揪了一下。目前宝宝还在滴注止血药物,所幸出血已经吸收一些了。

任松林医生建议,坠床之后,家长的处理也要特别讲究方法,避免扩大伤害。

宝宝由于惊吓,疼痛,基本都会哭闹。即使身体没事,接下来几天宝宝也可能表现出激惹、恐惧。家长多和宝宝说话,安抚情绪,帮助宝宝尽快恢复。

宝宝坠床,因为不会用手去撑,大多数是头和肩膀着地,最容易受伤。这时,从腋下将宝宝抱起,如果哭闹,抗拒,考虑锁骨骨折。如果后脑勺着地,地板又是瓷砖,或磕到硬质的物件上,警惕颅脑损伤。

密切观察宝宝精神状态至少72小时,有头疼,呕吐,嗜睡,食欲差,抽搐,昏迷,四肢活动受限,头部起包或包块增大等任一表现,及时送医就诊。

作为宝宝的守护者,家长的安全弦一定要绷紧,拒绝侥幸。要么专心用心带娃,视线不离;要么把孩子放置于绝对安全地带,比如高护栏的婴儿床,绑上安全带的婴儿车,柔软开阔的地毯。

策划: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北京儿童医院 余易安

医学专业校稿: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急诊外科 刘婷婷 任松林

图文:定焦大叔/刘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