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发期:记住重型和危重型的症状,可能救孩子一命

文 / 疫苗与健康
2018-06-11 16:37

来源:【京东疫苗】微信公众号

每年的六月,都是让宝爸宝妈们瑟瑟发抖的“病毒传播爆发期”。发病率高、极易传染的手足口病,一直是妈妈们头疼的“坏家伙”。

据悉,我国是全球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死亡最多的国家,2018年更是手足口病高峰年。

知乎有位经历过宝宝手足口病重症的妈妈,写下这样一段话:

“这个病发展有多快?危重型平均发病到确诊3天,确诊到死亡10小时。一般前5天内,重型也随时可能突然向危重型发展,医生说有的5分钟前还吃着饼干,突然就病情危急了。有的危重型发病1天就没了,即使第一时间就医,即使去对了医院,即使碰上有经验的医生,也未必救得过来,还有的在转院路上不行了,更别说那些没处理过重型、危重型病例的医院和医生了。”

手足口病有轻症和重症之分。

一般的轻症病例主要是手、足、口部分的皮疹,伴随中低烧,精神稍差,约90%的病例都是轻症病例,可以治愈。只要采取对症治疗,多给宝宝补充水分及维生素,多注意休息,注意病患隔离,一般来讲5-7天就可治愈。

对于重症手足口病,如果家长能识别早期的重型和危重型症状,及时送到专治重症的医院,对防止进一步恶化还是很关键的。宝宝生病的时候多这么一根筋,可能能救宝宝一命。

症状:手足口病长啥样?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该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潜伏期为2-10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患病的宝宝会出现发烧的症状,部分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和普通感冒很像。然后,宝宝的口唇、软腭、手脚和臀部会出现皮疹或疱疹,有时膝盖和手肘也会有皮疹。大部分患病宝宝的症状都很轻微,一周左右就会自愈。少数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最终死亡。

传播方式了解一下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以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易感人群,看你家宝宝是吗?

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明显症状。但成人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也需要做好防护及个人消毒,避免传染给宝宝。

敲重点!宝宝出现什么情况,考虑是手足口病重症?

当有以下情况时提示重症病例,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1、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差、嗜睡、头痛、烦躁、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抽搐、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颈项强直等,极个别比例出现食欲亢进。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4、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其中3、4是危重型症状。

另外特别注意的是,当家长在轻症或重症之间不能确定时,也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获得医生帮助。密切观察、早期发现重症并及时送医非常重要!

如果是3岁以下的宝宝,家长要尤其注意,刚发病前几天,如果宝宝出现以上症状,请不要犹豫,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如果医生怀疑有颅内感染(通常我们说的脑炎或者脑膜炎),可能要做腰椎穿刺,请不要抗拒,听从医生的安排。

有一位医生曾记录自己的一份手足口病重症抢救经历,一开始没有重症症状以为是轻症,第三、四天病情突然急转直下,从精神不好到死亡只有几小时。因此,轻症也要观察精神变化、有无重症症状。当然,家长们也不要过分紧张,前面已经说过了,“约90%的病例都是轻症病例。”但是以防万一,对于宝宝,我们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调整心态,多留一份心。

为了宝宝不生病不受苦,预防方式一定要看下

1、勤洗手

用肥皂或含氯洗手液,流动的水给宝宝洗手。接触宝宝前、换尿布、处理粪便后也要洗手。

2、注意宝宝用品及环境卫生

宝宝的尿布、奶瓶、奶嘴及餐具等,要充分清洗、消毒,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尽量少带宝宝去人多密集公共场所

手足口病症消失后还会持续有1-2周的后续传染期,高发季尽量少带宝宝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

4、及时接种手足口疫苗

手足口病可以接种二类疫苗EV71疫苗,对肠道病毒71型(也是最危重症的一型)感染的保护率达90%以上,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6个月-5岁的宝宝可以选择接种。家长们可前往具有疫苗接种资质的预防接种单位,自愿、自费接种。

关于手足口病疫苗,妈妈们还有以下关心的】: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能保证我的宝宝不得手足口病吗?

我国研制成功的疫苗,准确来说是肠道病毒EV71型疫苗。据统计,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的82%、死亡病例中的93%都是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的最大意义在于,降低了患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从而降低了患病死亡的风险。

○几岁可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目前,“手足口病疫苗”已经在我国大部分省市正式上市,接种对象为6个月-3岁的宝宝。据统计,91%的重症手足口病患者为3岁以下儿童。对于5岁以上儿童,一般不再推荐接种。为减轻风险,应及早接种疫苗。

○哪些情况不宜接种?

1、对甲醛、庆大霉素以及硫酸卡那霉素过敏者、严重慢性疾病、过敏体质者禁止接种;

2、如遇发热、急性疾病期、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应推迟接种;

3、血小板减少或有出血性疾病者、免疫缺陷者、未控制的癫痫及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慎重接种;

4、接种免疫球蛋白者应至少间隔1月以上再接种本疫苗,以免影响接种效果。

另外,宝宝在接种疫苗后最好要留在医院观察半个小时,没有不适再离开,如果宝宝出现明显的不适,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就医。

经历过宝宝手足口病重症的妈妈说,以为重症离得很远,没想到这么近。重症病情发展迅猛,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这是手足口病最让家长们害怕的地方。花一些时间,留一些心,记住重型和危重型的症状和知识,在带宝宝就诊时,多与医生沟通,不要延误了病情后悔莫及。宝宝还太小,就让我们做爸爸妈妈的,多为她挡住一些人生的苦吧。

关注【京东疫苗】微信公众号

宫颈癌HPV疫苗火热预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