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将于6月爆发,请家长重视!

文 / 卓智健康管家
2018-05-22 18:13


进入五月后,广东各地医院陆续发现急诊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求诊数突增!


省疾控中心提醒,目前还只是流行期,发病高峰期预计会在6月出现。家长们一定要重视!


何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发热、厌食(因为嘴痛)、手、足、口(口腔内部、口周等)、臀部(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有时候是最先出现的)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所以,在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如果发现这货的以上踪迹,要高度警惕它又出来作怪了。

如何判断是否感染?


手足口病最初的症状很轻微,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淆。5岁以内的孩子出现皮疹、发烧、口水多,不想吃东西等症状,家长就的注意了!

孩子感染后,家长怎么做?


手足口病属于肠道病毒感染,涉案的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EV71也容易引起重症手足口病。


对于大多数的手足口病来说,是不需要特别使用抗病毒药的,各种变花样使用利巴韦林(雾化、静滴、口服)的治疗措施都是耍流氓,因为手足口病跟其它普通病毒感染一样,有自愈的倾向,也就是说时间到了,病毒就自己谢罪而死了,一般需要1周。


各种阿莫西林头孢之类的“消炎药”也是不需要吃的,因为它们属于抗细菌药,解药不对,弄不死手足口病这货,反而可能误伤了孩子肠道的益生菌,到时候内忧外患就更麻烦了(注意存在例外情况:医生看过孩子,考虑孩子在手足口病的基础上合并了细菌感染,那就需要使用抗细菌药)。


此外,有江湖异士提出上回大爆发的流感是靠奥司他韦这个神药控制的,要不吃点奥司他韦治疗手足口病可以吗?答案是:不可以,因为目前奥司他韦只用于抗流感病毒(跟引起手足口的病毒株完全不一样),也就是吃了跟没吃一样,还得白受了那些副作用。



除此之外,需要家长们做的事情很多,详见下文:

1、密切监测体温,如果体温超过38.5℃,而且孩子有因为发热而不舒服,可以使用退热药,小婴儿退热建议优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2、密切观察有无重症手足口病的迹象,比如:手抖、脚抖(尤其是单侧抖,不对称的抖),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哭闹无法安抚、抽搐、呼吸急促、口唇青紫、脸色不好、完全不吃不喝、呕吐等,如果有上述提到的任何症状,需要马上去医院急诊就诊,这个时候就需要各种高级的综合治疗措施了。


3、如果没有以上任一重症的表现,孩子精神状态好,那么就耐心地等待孩子恢复,等待的过程必须明白:发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部分极为轻微的可以不发热),一般发热时间是3-5天,疱疹需要1周甚至以上的时间完全恢复,所以胃口不好也几乎是必不可免的。


4、饮食避免太烫、太酸等刺激性食物,可以选择口感温和的食物,煮熟后放凉一些再喂食,适当增加液体的食物比例,比如奶、稀粥等。


5、对于小婴儿来说,已经吃过的辅食都可以吃,营养供给很重要,千万不要因为忌口而断了全部口粮,营养供给不足反而不利于疾病恢复。


6、注意口腔卫生,不建议由医护人员以外没经验的家长自己用布擦孩子的口腔,避免加重黏膜损伤。可以在吃东西后适当喝清水。


7、口腔疱疹的处理:10片维生素B2磨成粉+思密达1包+适量凉白开,调成糊状,涂口腔疱疹,一天多次,有助于黏膜疱疹的恢复。一次调制只使用3天,满3天需要弃用重配制。


8、手、足、臀部上的皮疹可以涂炉甘石洗剂缓解不适的感觉,如果疱疹继发细菌感染,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感染软膏。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第一,注意卫生是首要的,所有人都要勤洗手!非常重要又经常被忽略的一点,就是:大人接触了肠道病毒大多没有症状,但带着病毒到处走,就可能传染给孩子。


第二,一旦发现有感染的小朋友,立即与其他孩子隔离。


第三,符合手足口病疫苗接种条件的孩子,建议接种手足口病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