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四招应对宝宝腹泻

文 / 叶芳医生
2018-05-21 10:49

进入夏季,儿科就诊的患儿里有很多腹泻宝宝。这是因为1岁以内的宝宝由于胃酸相对较少,且胃排空速度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防御能力较差,因此腹泻的发生率较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大便算腹泻?引起腹泻的罪魁祸首有哪些?家里宝宝拉肚子应该怎么办?还没得腹泻的宝宝如何预防?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夏季来临,四招应对宝宝腹泻

宝宝什么情况算是腹泻?

大便的频率不是衡量宝宝是否腹泻的唯一标准。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有可能每天大便10次,但不一定都是腹泻。判断腹泻与否主要结合大便的性状和次数综合判断。如果宝宝的大便出现“水便分离”,即水是水,大便是大便,而不是质地均匀的黄糊状,伴或不伴有黏液甚至血丝,每天3次以上,说明宝宝出现了腹泻。

能引起腹泻的罪魁祸首有很多,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 感染 进入夏天,宝宝的奶瓶和冲调的奶容易滋生细菌,如果不及时消毒甚至不进行消毒,很容易诱发腹泻。宝宝们学会爬和走后,运动范围有明显的扩大,他们的双手不可避免地接触各种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等)、细菌(沙门菌、志贺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或寄生虫,这些都是诱发腹泻的罪魁祸首。

2. 食物过敏或不耐受 最常见的是牛奶蛋白过敏和乳糖不耐受。前者由于身体把牛奶蛋白当成入侵人体的“外来敌人”,出现一系列免疫反应,腹泻是临床表现之一。后者是肠道内的乳糖酶不够,没办法把奶类中的乳糖消化掉,乳糖被结肠菌群酵解成乳酸和大量气体(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肠蠕动加快,水分吸收变差,大便变稀甚至腹泻。

3. 受凉 进入夏季以后,天气变化或室内空调直吹,会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

4. 食物中毒 如果宝宝出现严重的腹泻和呕吐,不能排除误食药物或一些被毒素污染的食物,或吃进没有煮熟的豆类等特殊情况。

5. 食物滞留 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大月龄宝宝,如一次进食过多,可造成胃动力不足导致食物在胃内滞留,继而造成拉肚子,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症状。

6. 使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失调 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消灭引起疾病的“坏细菌”同时,还会不加选择地连同肠道“好细菌”一起消灭掉,引起腹泻。

宝宝腹泻了怎么办?

错误做法

1.吃消炎药

宝宝拉肚子,可能有的爸妈认为吃消炎药才能药到病除。首先,所谓的“消炎药”大都是抗生素,对付细菌有一套,面对病毒却束手无策。其次,抗生素杀菌没有选择性,不仅可以消灭肠道内的致病菌,还会将体内的益生菌“一网打尽”。没有益生菌的保护作用,我们的肠道会十分脆弱,容易再次腹泻或者便秘。

2.禁食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拉肚子期间胃肠道功能减弱,“吃多少拉多少,还不如不吃”,应该让肠道休息一两天,禁食可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孩子在腹泻期间,会流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禁食会导致人体能量需求不足,需要分解肝糖原、脂肪和蛋白质来维持血糖浓度。

正确做法

1.吃“米油”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推崇的容易消化的食物,在宝宝腹泻期间,少量的米汤(有些地方也将小米粥上层凝固的米汤称为米油)可以保护肠道黏膜,是推荐给腹泻宝宝的食物之一。但由于米汤中几乎不含铁,不建议作为主要辅食喂给宝宝。

2.预防红屁屁

每次便后清洁肛周皮肤,不要用纸巾来回摩擦,使用清水用弱酸性浴液清洗后轻轻拍干后,涂抹护臀霜或鞣酸软膏。

3.预防身体缺水

孩子在腹泻期间,需要给宝宝及时补充身体流失的大量水分和无机盐,预防脱水。

4.补充微量元素和益生菌

腹泻期间容易丢失一些水溶性的维生素,钙、镁、锌等矿物质和大量益生菌,可以在腹泻期间给孩子吃一些复合维生素和益生菌,加速身体复原。

夏季来临,四招应对宝宝腹泻

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就诊?

1. 持续高热

2. 出现剧烈呕吐

3. 大便带血丝

4. 小便颜色量少偏黄,口唇发干,囟门凹陷,皮肤弹性变差(这些都是身体缺水的征兆)

5. 哭闹不止或嗜睡淡漠

6. 大量稀水便(以水为主,夹杂少许食物残渣,类似蛋花汤)

如何预防宝宝腹泻?

1. 喂辅食的宝宝

每次给宝宝喂辅食时,用干净的勺子从瓶子里舀出少量辅食。如果一次舀出的量不够,使用另一个干净的勺子再次舀取辅食,不要用已经用过的勺子去接触剩余的辅食,这样有可能把细菌带入辅食。若舀出的辅食有剩余没有吃完,不要放回容器,直接扔掉,或让爸爸妈妈吃掉。

2. 吃奶的宝宝

坚持母乳喂养。由于母乳中含有sIgA、乳铁蛋白、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具有较强的预防肠道感染作用,使得喂母乳宝宝的腹泻发生率低于喂配方奶的宝宝。

3. 及时接种口服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感染是3岁以内最容易引起宝宝腹泻的病原体之一。每年口服一次轮状病毒疫苗可以有效帮助宝宝建立肠道免疫,预防腹泻。

4. 注意卫生,及时清洁

“病从口入”,这个词用来形容腹泻最恰当不过了。脏脏的小手,放进嘴里仔细感受的任何物品,都有可能称为传播病菌的媒介。爸爸妈妈不能限制宝宝吃手和用嘴感受物品,但可以做好清洁工作,比如帮助宝宝洗手,每天用开水给宝宝的玩具消毒,经常清洁宝宝日常活动范围内的婴儿车、地垫、围栏、餐桌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