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天使①|不是妈妈的“妈妈” 这是她们最美的职业!

文 / 郑州人民医院
2018-05-10 00:22

开栏的话:

她们是充满青春朝气的“美小护”,活力四射却细心稳重,对待患者尽心尽责,如同家人般用心呵护;

她们是初为人母的“孩子妈”,却把时间与精力留给了最需要她们的患者,缺乏对孩子的陪伴成了无法抹去的遗憾;

他们是“万花丛”中的“绿叶”,不管是在手术室还是重症监护室,他们用宽广的臂膀,担负起挽救生命的重任。

她们和他们的坚守付出只是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缩影,他们扎根在医院的各个角落,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我,照亮患者的健康之路。

一顶白帽竖起的是圣洁的情怀,一袭白衣担起的是生命的责任,一脸微笑显露的是赤诚的心灵,一腔热血凝聚的是南丁格尔的精神。

在第107个护士节来临之际,我们开设“致天使”专栏,小编带您一起走进这些“白衣天使”,感受他们平凡工作中的那份担当与温暖。

她们是来自儿科重症监护室和新生儿科的年轻护士,悉心照顾身患重病的儿童与早产儿是她们的日常工作。她们虽未生育子女,却更懂得如何呵护这些幼小的生命,让他们摆脱疾病,重获新生。

她是“袋鼠妈妈”

她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

她曾是网络爆红的“袋鼠妈妈”,那感动无数网友的暖心的“一抱”在许姝悦看来却是再平常不过的工作。

在儿童重症监护室,许多孩子病情都比较严重,必须时刻关注他们的病情变化。“有些孩子对镇静药不敏感,烦躁的时候会拔自己身上的管子,需要在床边时刻守护。”

“此外,在检体时一定要仔细,不然很多情况会发现不了。”许姝悦告诉小编,不论是孩子身上留置针的情况,还是身体皮肤的状况等,她都必须认真观察,一旦出现问题要马上处理,以免影响孩子的治疗,当孩子需要做其他检查时,她都亲自抱着过去,生怕耽误一分一秒。

一个来自福利院的患儿彤彤(化名),由于体弱多病,经常住院,有一次病情突然加重,上着呼吸机的他常常需要抢救,眼看他的治疗费用很快就要超标了,科室在他的治疗费方面总是能省就省,大家也都特别照顾这个孩子,默默地为他加油打气。最后经过全科人的努力,彤彤终于转危为安,健康出院。

“那一刻觉得特别开心,一切辛苦都值了。”许姝悦笑着说。

她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虽然不是自己的孩子却把他们当做手心的宝贝。当孩子哭闹时,许姝悦总会第一时间去哄他们,逗他们开心。在没有父母陪伴的儿童重症监护室里,她就是那个守护患儿的暖心“妈妈”。

她因一个幼小生命的逝去哭了很久

王璐枫同样来自儿童重症监护室,两年前刚转到这个科室时她曾有诸多的不适应,不论是患儿哭泣时嘈杂的环境,或是面对重症患儿的那份心理负担,都曾让她困扰。如今,她早已适应了这里,看到患儿一天天康复,是她最大的幸福。

某福利院的患儿康康(化名)来到儿童重症监护室时只有6个多月,排尿有问题的他分3次做了手术,由于术后愈合困难,所以需要护理时需特别注意。王璐枫一直负责康康的护理工作,还经常给他买好吃的,所以他跟王璐枫特别亲。出院时康康已经一岁多了,福利院的院长亲自来接他,而他却在王璐枫的怀里哭闹着不肯撒手,不愿离去。

后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带着康康来医院复查,正好碰到了王璐枫,康康伸着手便让王璐枫抱他,那一刻她心里特别暖,泪水打湿了眼眶。

一个从一出生就被抛弃的患儿不仅患有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肺炎,且患有肛门闭锁,这个幼小稚嫩的生命在与疾病抗争后还是不幸离去,王璐枫因此哭了好久。她在朋友圈里记录道,“每一名患儿与医护都是生死之交,每次你们突发病变我们都拼了命想把你们拉回来,佑你周全,多希望你们都可以健康成长,无灾无痛……”

王璐枫把这些身患重病的患儿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用心关爱这里的每一个孩子。

能来到这个科室工作

感觉特别幸运

在新生儿科工作7年的马宁是个活泼的姑娘,喜欢孩子的她被分到新生儿科时激动地说:“能来到这个科室工作,感觉特别幸运。”

她说,刚出生的宝宝不会说话,所以他们的工作是个良心活儿,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都要凭着良心认真对待。

刚上班时,有个宝宝不好哄,马宁就抱着他,看着他一直哭闹,自己也着急的哭了起来。工作这些年来,她一直对科室里的患儿很上心,如果他们哭了就一个一个的抱,耐心的哄着,来回走动的晃着,直到患儿停止哭泣她才安心的放下他们。马宁说:“抱着孩子写单子、查看其他宝宝的情况是常有的事儿。”

无论是下着大雨或是寒冷的天气,去接患儿时她都会用自己的衣服裹着他们,生怕这些孩子的健康受到一丝影响;遇到情况紧急的患儿需要做治疗时,她抱着孩子比家长跑的都快;常常照顾这些新生宝宝,她还患上了“妈妈手”,也就是腱鞘炎……而这些她已习以为常且乐在其中。

马宁说,上班时间越久越觉得自己的责任更大了,她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为患儿的健康争分夺秒,用爱心呵护着一个个稚嫩的生命。

孩子一笑

我就消除了烦恼

同样来自新生儿科的张爽工作虽然不到两年,但已完成了从“束手无措”到“应对自如”的转变,而这些都源于她工作中的点滴积累与勤奋好学。

刚来到新生儿科时,面对新生宝宝的哭闹,张爽总是束手无措,一个孩子的哭声往往会引起其他孩子也开始哭闹,这就需要一个一个的查看。

每当这个时候,作为新手护士的张爽总会着急的跟着孩子们一起哭,一方面是心疼这些孩子,另一方面则是责怪自己缺乏经验。

后来,在科室同事的带教与帮助下,张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个人面对多个患儿时也不再紧张,而是有条不紊,应对自如。

给宝宝穿刺时,她总是小心翼翼,“看着那么小的宝宝,我有时候会担心自己扎不好,所以当孩子血管特别不好找的时候,我还是会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张爽说,新生儿的血管确实不好找,若是几针下去都没成功不仅破坏了血管,也会给患儿带来痛苦,而她只想通过提升自己的技术,减少他们的痛苦。

由于新生儿的作息不稳定,夜班也常常忙碌。张爽上夜班时总会给哭闹的孩子做抚触,安抚他们的情绪,遇到稍微大一点儿的孩子哭闹,她就会一边抱着孩子,一边写病历,有时候胳膊都酸了,她说:“孩子一笑,我就消除了烦恼。”

她们都是未婚的90后

虽不是妈妈

却胜似妈妈

她们在岗位上燃烧青春散发出温暖

这温暖能消融患儿的病痛

带来健康与希望

供稿:宣传部 毕佳佳

编辑:孙芸昊

探班郑医郑东院区⑦|一体化、全过程、可追溯,这个药房有点酷!

青年,我们的责任与担当①丨执医的信念

高铁上4岁女童被开水烫伤,他的行动让所有人点赞!

表面的风光轻松,不过是努力后的驾轻就熟!

如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