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会给儿童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儿童孤独症又被人们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类疾病,它属于普遍性发育障碍。无论在成因、发展方式和治疗手段和成年人的自闭症都有很大区别,它是一种严重的婴幼儿发育障碍。以社会相互作用、语言动作和行为交往三方面的异常,及以三岁前起病为特征。
正常儿童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时期,因为这时儿童神经系统的完善、认知水平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患上了孤独症就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即开始突破非交流性言语,也称为自我中心言语、而这个时期恰恰是孤独症儿童的发病期,如果这个时期的儿童已经具备了“仿说”的能力,我们会发现这个孩子后来会出现大量的“鹦鹉学舌”“回声”“答非所问”以及“录音回放”等语言现象。
研究表明,孤独症这种疾病,一旦发病孩子的神经完善功能就出现停滞,如果发现及时,及早进行教育康复干预,那么神经功能恢复就会好。孤独症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对孩子的身体有危害,更严重的是危害到孩子的心理,这对于孩子整个人生都是很不利的。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孤独症早期症状,未进行有效的教育康复或错过最佳教育康复干预期,孤独症患儿长大以后就会有多方面的不足。
1、语言障碍:语言发展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唯一标志。孤独症患儿的语言与正常人的语言在逻辑、内容、形式上可以称为互不相容的两个系统,有人称孤独症的内在世界精彩纷呈,但与正常人的内心世界互不相通,形容孤独症儿童的思维活动是“关起门来唱大戏”,表面平静,内部活动很激烈。这种语言的不相容性导致孤独症儿童行为在我们看来是古怪、不可理解的。找出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语言的“切入点”是解决语言障碍的一个途径。
2、破坏性行为:孤独症儿童由于缺乏想象力和预测行为结果的能力,他们无法进行建设性游戏。但他们知道纸可以撕、硬的东西扔到地上可以发出声音的道理,为了寻找这种撕纸或扔东西的快乐,伴随这种破坏行为的结果往往是打碎或撕掉一些不该打碎或撕掉的东西。
3、社会退缩:孤独症状严重的孩子整日里安安稳稳、畏缩不前,“热衷”于把自己与外界世界隔离开来。
4、社交中令人难堪的行为:在陪妈妈逛超级市场时会毫无顾忌地从货架上取出自己钟爱的食物后而经直走出超市;在越过马路时会不看左右往来车辆而快速路过;当妈妈与同事或邻居谈话时,会抱着别人“亲吻”或无原因地攻击他人;在公共场所当众脱衣服或撒尿等行为都无可避免地出现在孤独症儿童中。
自闭症的实质性损害是认知障碍,表现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为上。因此孤独症对于还在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它可以影响到孩子潜意识中的行为,所以及时治疗,及时纠正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