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感冒就夺走了我的孩子 为什么不能用阿司匹林给儿童退热
孩子生病,大人比孩子更难熬。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那些因为孩子遭遇不幸而撕心裂肺的家长。而这些不幸,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因为错误用药造成的。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文修订了注射用赖氨匹林说明书:儿童用药后或引起瑞氏综合征。可能大多数人对这个药名和病名并不熟悉,但实际上与我们息息相关。
我先说说赖氨匹林是什么,它是临床常用的退热药,是阿司匹林与赖氨酸的复盐,其中的阿司匹林就是引起儿童的瑞氏综合征的病因。
而瑞氏综合征,又称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因澳大利亚医生Reye于1963年首次报道而得名。几乎专门发生在16岁以下的儿童中,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率高。本病是儿童在病毒感染(如流感、感冒或水痘)康复过程中,以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为重要病因。此病若不及时治疗,患儿可在一日或数日内死亡。
看到那些悲痛欲绝的家长喃喃的自言自语:“只是一场普通的感冒,为什么我给孩子吃了一片退烧药,孩子就没了?”我不知道如何安慰,只能尽力告知更多的人合理用药,避免类似惨剧的发生。
来看几个具体病例:
某患儿,男,1岁4个月,因呕吐伴发热,前往某诊所医治。体温38.5℃,给予赖氨匹林肌内注射,但再次出现剧烈呕吐,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在转院途中死亡。尸检后的病理诊断为“瑞氏综合征”。
某患儿,男,7月,因咳嗽、发热一天,伴抽搐一次入某医院治疗,入院诊断“中毒性脑病”。对症治疗,患儿稳定后出院。两日后再次发病,低热,烦躁不安,哭闹,时伴小抽搐,急送入院。入院诊断“瑞氏综合征”。积极对症治疗,但疗效差,病情迅速恶化,抢救无效死亡。
某患儿,女,4月,因发热烦躁不安4小时伴抽搐20分钟,以怀疑病毒性脑膜炎入某院。入院后即给予输氧、止惊、纠酸、改善呼吸及微循环、纠正脑水肿及加强支持疗法后,病情反复,未见明显好转。并发呼吸衰竭及急性肾功能不全,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尸检诊断“瑞氏综合征”。
某患儿,男,2岁8个月,因腹泻3天,呕吐2天,发热伴频繁抽搐4小时入某院。入院后初步诊断为“瑞氏综合征”,入院当日出现呼吸衰竭而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机械辅助通气;并给予股静脉置管行血浆置换术及床旁持续血液滤过加透析治疗以降低氨、减少炎症因子、清除毒物。入院3天起病情开始好转,至入院19天各项指标正常,予出院。
对这些瑞氏综合征的病例进行事后调查,都是孩子感染时,在诊所或在家里给孩子使用了水杨酸盐类的退热药。
瑞氏综合征有两个主要因素
第一,病毒感染。发病前常有病毒感染症状,如病毒感冒、水痘、肠道病毒等。
第二,应用水杨酸类药物。已证实能引起“瑞氏综合征”的药物有阿司匹林、赖氨匹林、贝诺酯等水杨酸盐。
早在19世纪80年代,美国常见瑞氏综合征的流行,但随着禁止18岁以下儿童在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水痘)上使用水杨酸盐(如阿司匹林),现在发病率显著下降了。赖氨匹林一直是临床常用的退热药,尤其儿科患者应用居多。现在我们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将这个药的说明书修改为16岁以下儿童慎用,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儿童用药后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说明国家对药品安全愈发的重视,为我们国家的这种担当点赞。
特别注意:市场上很多复方制剂和中成药中也含有阿司匹林,要加以注意。如菊蓝抗流感颗粒和胶囊、复方忍冬野菊感冒片、金羚感冒片、正痛片(APC)等,大家买药的时候一定看清成分,含有阿司匹林和贝诺酯这样水杨酸盐成分的药物不要给儿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