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孩子的腹泻|李杭洲
作者:李杭洲
大家晚上好,今天继续谈一谈孩子的腹泻问题。进入冬季,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烧)处于一个高发的态势;同时,孩子上吐下泻这一类病症也处于高发的态势(例如:诺如病毒)。腹泻本来应该在夏季比较多发,为什么在冬季会引起高发的态势?因为这是一种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比如诺如病毒,它基本上好发于学龄的儿童,就是比较密切接触的。又因为孩子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的适应性不强,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受感染之后,表现的症状就比较突出。而诺如病毒是一个自限性的疾病,西医针对这个病毒没有什么特效药。一般去医院后,医生会告诉家长,注意不要让孩子脱水,或者给孩子开些口服的补液盐,然后就让家长带着孩子回家了。经过一段时间,大概七天,孩子的身体自己有一个自愈性,自己就好了。所以,妈妈们不要一看到孩子出现腹泻就慌张,给孩子过度治疗,实属没有必要!这个病不治它也会好,治了反而会干扰孩子正常的反应,所以过度治疗反倒坏了。但并不是放任自流,中医上还是有很多办法来对症治疗,今天就以这个为引题,来谈一谈孩子的腹泻。
孩子的腹泻,分多种类型,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就像咱们在《谈谈孩子的外感》中讲的发烧,发烧只是一个症状,也是可以由多种复杂原因造成的,有内因,有外因。腹泻也是这样子的。根据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分类,腹泻主要分为两类:感染型腹泻和非感染型腹泻。
第一类:感染型腹泻,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由病毒引起的,比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主要在秋季引起腹泻),还有病毒性痢疾。2、由细菌引起的,比如感染了大肠杆菌(餐馆查的主要指标是大肠杆菌),大肠杆菌侵入人类胃肠道引起腹泻;3、寄生虫引起的,比如阿米巴痢疾,一般发生在热带比较多,也属于感染型腹泻。
第二类:非感染型的腹泻,主要包括以下三类:1、婴儿的消化道不完善。孩子刚出生,两个月到六个月,吃完妈妈的奶之后,出现便次增多(有的时候1天拉大便6-10次),但是不伴有发烧,也不伴有精神萎靡,精神很好,只是拉大便次数多,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去过度治疗。这很可能因为母亲乳汁中脂肪含量比较高,孩子吃了以后,会造成消化吸收不好。孩子的消化道在不断的完善中,孩子是“两有余三不足”,心肝有余,肺脾肾不足,脾不足,包括消化系统不完善,这种情况不属于病态,而是属于生理性的。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给孩子吃抗生素,不要去制止它强制它。可能这个时候妈妈们给孩子喝蒙脱石散,使他止泻,这个也是不应该的,应该找出它的原因。妈妈们在哺乳的过程当中,可以采取多次哺乳,每次时间短一点,后面那一段奶水不要给孩子吃的方式。因为乳汁在喂孩子的过程中,前一段水液比较充足,后一段脂肪颗粒比较多,所以后一段可以挤出去,不要给孩子吃。避免因脂肪颗粒过多,孩子不吸收,从而引起的泄泻。这种泄泻,如果去医院检查,在临床上检查大便,一般不会有问题,它只是脂肪颗粒比较多,一般不会有其他的菌球,即使有其它的菌球,也不会高,这是属于生理性的。2、脾胃虚弱。孩子在小时候,有肠胃道的问题没有调整过来,在孩子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比如2岁~ 6岁这个期间段,有时候一着凉就会引起腹泻,一般不伴有发烧,可能会伴有阵发的肚子痛,这是由他的肠胃功能失调引起的,这是属于脾胃虚弱这一类型的。3、受了惊吓。比如白天听到了大的响声,或听到了大动静,比如摔碎东西,大人的大吼……这类声音,孩子受到惊吓后,也会引起腹泻,这一类也可以见到发烧,但不属于感染性的发烧。因为动到了肝,肝主惊,惊动肝风了,肝的势力一强,即把它激起来之后,就犯脾。中医上讲“肝木克脾,肝乘脾土”。这种孩子常伴有晚上睡卧不宁、翻身等,大便里一般伴有青色(胆汁的颜色),这是单独的一类,不属于感染型的,也不是生理型的,可以属于情志致病的一种(孩子情志病不多见,惊吓属于一种)。所以,总结一下非感染型的腹泻分为生理和病理,病理属于脾虚。这类因惊吓引起的腹泻,属于肝木乘脾这一类型的。再者,一定要分仔细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的,在治疗上是有不同的。
感染型的腹泻分为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治疗时,不要轻易的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没有特效药,压根儿就没有治病毒的药,病毒有自限性。即使是细菌性感染,一般也不要给孩子轻易的用抗生素。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肠胃功能不完善,而且肠道菌群还没有建立和平衡,如果用上抗生素,基本上会造成孩子肠道菌群的失调,有时候会损害他的神经,到了发育的年龄,会影响他的发育,这都是不好的。另外,抗生素是偏寒性的,会造成孩子肠胃道的虚寒,比如会造成肠道淋巴结增生,会经常腹痛。所以孩子腹泻,虽然吃了抗生素之后,这个邪伏下来了,但会造成孩子长时间的腹痛,从小时候就腹痛,一检查,肠部的淋巴系膜上的淋巴结增生(B超可以查出来)。这就是过用寒凉的药物造成的,寒凉药物中,抗生素是一个大的种类。因而,在小儿的腹泻过程中,认清它的病因之后,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反倒比较可行,也是比较安全的。在治疗过程当中,应该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西医为辅辅在哪里?辅在补液这一块(比如:口服补液盐)。前面讲过,泄泻要防止孩子的脱水,比如感染性的上吐下泻,脱水是非常厉害的,脱水会引起电解质紊乱,之后会导致孩子体液的丢失,体液丢失之后,就会引起酸碱平衡度的紊乱,造成酸中毒,这种情况会引起孩子的昏迷和休克,有时会导致生命的危险,这是需要大家一定要注意的。另外,妈妈们要做好积极的防御措施,在家里常备一些口服的补液盐(医院大夫开的那种),也可以在家里面自制补液盐,制作方法:用半汤勺的食盐(精细的食盐)、两汤勺的白糖、半升水,混合在一起。孩子腹泻的时候,如果上吐下泻比较厉害,就应该给他辅助一些这类的补液盐,可以很好的防止因为孩子体液丢失过多而产生的危险性。在严重脱水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输液的这种方式。不是说一定要用抗生素治疗,但是西医的补液能及时纠正酸中毒,补充体液,扶助人体营养(正气),这是非常可取的。但一般的腹泻没有这种剧烈程度的反应,上吐下泻不是很严重,这种情况就应该按照如下的分型去采用最初步的用药,基本上都可以治愈。比如,轮状病毒,我原来在刚接触临床的时候,也觉得它非常严重。在学校学习理论的时候,基本上是不接触的,这个病毒是在儿科学的临床教材中才提到的。毕业之后第一次接触临床,就接诊一个小患者,孩子快一岁了,当时是秋天,孩子感染了轮状病毒,上吐下泻,胃口极度不好,体重已经减了很多,看起来很瘦弱,还在低烧的过程当中,发病3-4天,还没有完全好。这时候采用中医治疗,开了一些中成药,孩子吃完药之后胃口好了,烧也退了,见效挺快的。中医可以很好的去调节人体的气机和寒热虚实的平衡,可以避免人体的正气因受到过度的干扰,而受到伤害或者损耗,因而能够迅速使孩子的肠胃道功能恢复。原来一个正常的进程是七天,采用中医治疗之后,可能会缩短为两三天就把病势截住,从而向好的方向发展。那么他到底完全好了吗?它可能病毒还是病毒,还在体内,但症状不表现出来了,这时候就需要人体的正气一点一点的去给他恢复,但是症状已经没有了,不上吐下泻了,不会引起危险性了,这时候就体现出中医的优势。所以在西医没有办法的时候,可以用中医来治疗这方面。
治疗时,还是首先要分型,分型的关键是辨证。上几次课提到的外感、感冒和肺炎,都是贯穿了这样一种思想——即分寒热虚实的进行辨证。中医有八纲——阴阳寒热,表里虚实。表里,表是表症,里是里症,里症就是内症杂病;表症就是外感。
(一)感染型的腹泻属于外感一类。
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针对发烧治疗。这一课可以与《孩子发烧父母怎么办》中讲的结合着学习运用。主要还是要讲究辨证,辨证要有客观指标,即脉证和舌苔。脉需要大夫长年积累,然后才会把握;而舌头,是妈妈们可以去把握的。孩子的舌头淡,舌苔薄白,腹痛,同时又上吐下泻,这种情况就偏于寒。感染同样一种病毒,为什么有的孩子是寒,有的孩子是热呢?这与孩子的体质有一定关系。
1、虚寒型的。
虚寒基本上偏源于身体,这类孩子肠胃功能比较虚弱虚寒,发病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虚寒之象,同时泄泻和呕吐也伤人体的阳气,因而他就会有偏寒的这种状态。针对偏寒这一类的腹泻,不管是感染型的还是不感染型的,都要以寒来对待。这个寒大家不能一下子就想到附子理中,上一次在答疑过程中,一个妈妈就给孩子服用了附子理中,让我很纳闷,这个孩子的症状是:没有泄泻,没有下痢,没有指征,只是四肢发凉,为什么要给孩子用附子理中呢?这位妈妈当时表述,要护孩子的脾胃。这个思想是错误的!当然,这也不是这个妈妈的责任,是接诊这个孩子的大夫提倡的,让孩子去服附子理中,一看就是理论不太扎实。针对虚寒(即感染性的腹泻),偏于寒性的腹泻应该用什么药呢?向大家推荐特别好的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不含酒精的那一种)。为什么是液体呢?液体孩子容易接受。当然这个剂型还有胶囊,也有滴丸,但孩子一般不容易接受。藿香正气口服液味道比较好,但是要强调“藿香正气口服液”不要含酒精的那一种,酒精刺激性很大,孩子也不容易接受。用太极牌的“藿香正气口服液”,基本上能够治疗很多偏于寒性的腹泻(即感染性腹泻)。如果孩子腹痛,可以加一点香连片,香连片也有中成药可以去选择。这两个药可以结合着用,用量方面,“藿香正气口服液”三岁以下1/3支、三岁到七岁半支、七岁以上一支,“香连片”三岁以下一片、三岁到七岁两片、七岁以上三片。这两个药配合使用,对于大部分的感染性腹泻,基本上都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治疗效果。藿香正气的作用,主要偏于和胃化湿。一般的书上都说,去暑剂是“藿香正气口服液”,其实不是的,它是针对夏天暑季,吃了过多寒冷的瓜果或凉饮之后,造成了脾胃的虚寒,产生上吐下泄的这个症状,可以用“藿香正气口服液”。感染型腹泻也可以用,因为中医并不是分病毒或细菌的类型,而是辨体质的寒热,把体质的寒热调好了,细菌和病毒就会屈服,就制止了发病。把人体的正气给培护起来,人体的正气稳定了,邪气自然就退了。
2、湿热型的。
肠道有湿,湿又能化热,这一类也与孩子的体质有关系。针对湿热性体质的孩子(孩子平时吃肉吃得多,火气也大),感染就偏向于湿热类型的腹泻。在这一类的过程当中,不能用藿香正气,可以用“葛根芩连汤”,现在中成药中有“葛根芩连片”和“葛根芩连颗粒”,这些都可以选用。辨证的指征:舌黄,舌苔黄、厚、腻,孩子有时候有拉不爽的情况发生,便臭(不是泄泻的像清水一样的便),这就属于湿热型的,可以用“葛根芩连颗粒”进行针对性治疗。
所以感染型腹泻主要就分为以上两大类,一类是虚寒型的,一类是湿热型的,需要辨证运用不同的药进行治疗。以前说孩子感冒主要以风热为主,那么孩子的肠胃道呢?因为孩子是“两有余,三不足”,脾胃常不足,所以肠胃道偏虚寒的反倒多。上呼吸道偏热的多,消化道一般是偏寒的多。因而,“藿香正气口服液”的应用范围远远要大于“葛根芩连颗粒”的应用范围。用“藿香正气口服液”加上黄连素(即:小檗碱,黄连的提取物),或者加上香连片,基本上能治疗百分之八九十的腹泻。为什么我会有这种心得呢?因为临床上运用的多。我第一次以这个结合给孩子运用,是用在我的小外甥身上,他在4个月的时候,拉肚子,一天拉六七次,含有那种粘液。那两个月正好是暑假,我放假在家休息,带着去医院,把医院的门都踏破了,真正的体验到就医的艰辛。有时候,门诊排好长好长的队,一听说有一个看儿科比较好的大夫,就立马抱着孩子去了。为此我姐姐累成了腰椎间盘突出,随后几年她那种腰疼都是跟这个有关系。因为孩子常夜不睡,只要肚子不舒服就哭闹,就要抱着,是非常熬人的。因而我也特别特别能够体谅在孩子生病的时候,父母的那种焦急的心情。以至于我最后侧向于中医儿科的研究与治疗,也是与我的小外甥从小有这种疾病的经历有关系。当时,西医在治疗的过程中,用的6542(冬眠灵),吃完药孩子就睡觉,6542是西药,治标不治本的。只是不让孩子哭闹有什么用啊!没治他的本,那时候真是抓耳挠腮,痛定思痛,反思自己为什么解决不了他的这个问题,当时也想到了熬一些中药给他吃,但是灌不进去,到了最后,就想到,以理论来指导一下吧。把“藿香正气口服液”和碾碎的黄连素加在针管里,顺着他的嘴注进去,使他吐不出来。喝了一两天之后,他的大便就慢慢成形了,五六天之后,基本上就好了。这使我非常的震撼,也使我坚信小小的中成药,也能治疗孩子几个月的拉肚子。随后,在治疗孩子的过程中,针对那些因为吃了母乳而消化不良的,用“藿香正气口服液”加黄连素这套方案,或者“藿香正气口服液”加上“香连片”,治了很多的孩子,效果都比较好。加香连片更好一些,因为香连片不是提取物,是中成药。感染轮状病毒的孩子,他的发烧也是用这种方案进行治疗的。同理,在诺如病毒高发的这个时期,孩子只要是有虚寒型脾胃不足或是消化不好,胃口也不好的情况,是不是可以用这种方案去治疗呢?我想是可以的,完全是可以的!这个方案针对孩子消化道的感染,还是比较可取的。孩子虚的、偏寒性的占多数,也就是肠胃功能不调的,可以用“藿香正气口服液”加黄连素,或者加“香连片”进行治疗。如果真的是湿热的指标,可以用“葛根芩连片”。这种方案基本上可以解决孩子很多的感染型腹泻,再辅以西医的口服补液盐,或者自制的补液盐,为这种方案保驾护航,一般在家里就可以把孩子的腹泻治疗好。
但是,在中医上存在一种疫毒痢,现在基本上不多见。症状表现更为突出,孩子的上吐下泻非常剧烈,脱水症状明显,而且会引起脑部感染,遇到这种情况需要非常非常的注意,不能在家里自己处理。这个根季节性和感染性的一个趋势有关系,一般孩子的腹泻,不会是因为这个引起的。另外有一种的可能,但孩子基本上不会得,现在基本上不会得这种病,它是一个剧烈的传染病——霍乱,霍乱也会出现上吐下泻,会死人,霍乱是因为霍乱弧菌感染而引起的,属于甲类传染病,这个提一句就行了,不作过多的探讨。
(二)非感染型的主要是脾虚,孩子从小脾胃没有调整过来。
在治疗过程中,也要分证型,证型也是偏向于虚的多。中医有个剂群——四君子汤剂群,中成药有:“四君子丸”、“六君子丸”、“异功散”、“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这些都属于四君子汤系列。如何运用呢?孩子舌头是淡的、少苔、平时消化不好、吃饭不多,大便稀(不是泻,泻是一天大概6次到10次,是水样便)、有时候伴有肚子的隐隐作痛、面色萎黄,单纯的胃口不好,胃气不振,这种情况就可以给他用“四君子丸”。“六君子丸”是“四君子丸”加上陈皮和半夏,陈皮可以化痰,半夏也可以化痰止呕。与“四君子丸”相比,“六君子丸”多了健脾化痰的功效,孩子胃口不好时可以使用。孩子的胃口不好、时常的呕吐、大便偏稀伴有腹痛绵绵,可以用“香砂六君子丸”(香是木香,可以行气止痛;砂是砂仁,砂仁可以和胃止呕)。“参苓白术丸”不是儿童剂型,是大人剂型,也可以给孩子运用,为什么呢?孩子如果脾弱了,感冒就会多(因肺脾不足),“参苓白术丸”就是调肺脾之类的。“四君子丸”、“六君子丸”和“香砂六君子丸”只是针对脾胃,而“参苓白术丸”里面含有桔梗(“桔梗上浮兼保肺”,兼有保肺的功能,肺脾同调),在针对脾胃的同时又兼顾肺。孩子因为脾虚,而时不时引起的感冒、流鼻涕,大便稀,可以用“参苓白术丸”治疗,可以健健孩子的脾。“参苓白术丸”的组成中,扁豆、砂仁、山药既可以补脾又可以利湿;桔梗宣肺,再加上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汤里面的四君子),可以补孩子的肺脾,孩子的脾胃功能健全了,泻可止,肺气足了,感冒也自然会少了,孩子的抵抗力也会增加。参苓白术丸”也可以治疗孩子因为脾虚而产生的睡卧不宁。睡卧不宁有两种,一种是由脾虚引起的,总想趴着睡,总是扭扭捏捏的;还有一种是闹腾,蹬被子,那是因为孩子有瘀热,可能是由积食引起的,或者是因肝火,这是另外一章,就不能用这个药补脾肺了。今天咱们就不做探讨。
(三)食积性腹泻。
孩子的功能还没发育完全,总是大鱼大肉的吃,有些家长竟然给孩子吃海参,每天一只小海参,这样会造成孩子的内火足,因而造成了积滞性腹泻。为什么呢?因为消化不了,肠道里面是一股湿热之气。这种情况之下必须将消食化积的力量加强。用什么药治疗泄泻比较臭秽这种类型?用“加味保和丸”或者“保和丸”,“保和丸”更好,但“保和丸”现在不容易买到。“保和丸”的组成中有焦三仙(山楂、麦芽、神曲)和莱菔子等,莱菔子是消食导食的好药,我在临床上应用中药开方的时候,也经常运用莱菔子。为什么呢?因为通大便可以利肺气,所以让肠中常清,感冒就少,微邪上受就没有可以依附的了,肺与大肠相表里,就表现在这个地方。这时候一定要给孩子消积滞,保和丸里面的焦三仙加上莱菔子就是这个功效,加上连翘清热,又加上陈皮、半夏和茯苓化痰,整个组方是促进孩子的肺脾之力,又加上消积的功能,还能够行气导滞。因积滞(吃多了)引起的泄泻,症状是:舌红,舌苔黄腻,大便黄、臭秽、稀,这时候清淡饮食,再加上“保和丸”治疗,效果很好。这种状况是实证,不是虚证,不能用“参苓白术丸”。“加味保和丸”是“保和丸”中去掉连翘,加了枳实、枳壳和香附,功效是疏肝理气导滞。孩子有积滞、肚子经常疼、舌苔厚腻、脾气大、情绪波动大、大便臭秽,这些都是由湿热引起的,又加上肝气强,所以要一定要疏肝健脾、疏肝和胃、舒肝消积化食,在这个情况之下,就可以用“加味保和丸”。“保和丸”和“加味保和丸”,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是它里面的组方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可按照上面讲的区别运用。
非感染型腹泻的药在感染型腹泻时可不可以用呢?是可以运用的。感染型发烧,湿热型的,葛根芩连可以针对湿热,但是它不针对积滞,如果孩子有食积,同时又有感染了,是不是可以用“葛根芩莲片”加上“保和丸”(或者加上“加味保和丸”)合用?是可以的。药物是没有定法的,主要是辨清寒热,以寒热虚实为一个主要辨别点,在运用中成药的时候,可以有针对的加减,灵活的进行合方。这里讲的虽然是大纲,但是在大纲的基础上,如何变化灵活的去运用,这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当然这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够达到的,需要不断的去学习我们的课程,反复的记笔记,之后对照研究,辨虚实寒热,以中医的八纲为一个指导性就可以了。
今天是以孩子的感染型腹泻病(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引起了一系列的讨论。这也是在我看到报道之后而产生的想法,这个课程本来是安排在后面的,今天把它提前了,主要讲一讲,如何去运用药物治疗腹泻,从而达到现在学了就能用上的效果。
课程总结:
1、如果是感染型的腹泻,第一个想到的方案—— “藿香正气口服液”加黄连素,或者孩子伴有腹痛可以加“香连丸”(香连是木香和黄连,木香可以理气止痛,可以和肠)。孩子只要不是偏于食积性的,基本上用这个方法就可以解决。
2、如果是食积型的,运用方案——“葛根芩连片”加“保和丸”。在治疗过程中,药是一方面,饮食也必须要注意,这时候就不能给孩子吃肉,也不能吃甜食,让孩子吃小米粥,小米粥最养孩子的脾胃。本身他是一个感染性,正邪在交争,资助一下资粮就行了,不管好的坏的,不要过度的去用抗生素之类的,全给干扰了,而是要在辅助孩子正气的基础上祛邪气。这和以前讲到的上呼吸道感染是一个道理,把孩子气机通畅的道路打通了,输送资粮的根本性就有了,正气会越来越足,邪气就会越来越衰弱,最终孩子就恢复了。用药两三天,再加上饮食的调整,基本两三天孩子精神就好了,虽然是七天完全好,但孩子两三天已经没有症状,那就是临床治愈了,可以避免去医院后导致二次的感染。
今天主要讲了感染型腹泻、脾虚型腹泻和积食型腹泻,妈妈们可以在临床过程中去运用。针对孩子的惊风,即受惊,这一类腹泻,临床上,运用推拿手法就可以了,可以平肝,可以补脾,还可以运八卦,而且分推阴阳,这些在网络上有,大家可以去看一看,这种腹泻不是太多,但是有时候还是有,这也属于一个类型,大家可以去关注一下。
另外,在《孩子发烧常备柴胡剂》中提到过,用小柴胡的时候,只是偶尔发热,不会兼有泄泻的。但是有一种情况,如果泄泻兼呕了,那是不是可以加小柴胡?同样,可以在藿香正气里面加上小柴胡,这是可以的。小柴胡是否可以加上香连片?也是可以的,主要看孩子的发热类型,如果有往来寒热、呕吐,这个可以运用。但是不作为一个主要的选择,主要还是选择藿香正气,藿香正气有和脾胃、化湿浊、祛寒湿,即调气化湿的这样一种作用,所以孩子腹泻首先要想到“藿香正气口服液”加减。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30bfb40102wm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