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高峰期,怎样让孩子不“中招”?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作,每年秋季发病率也较高,特别6岁以下的幼童最容易被传染。
这时候,家长们难免会感到紧张,生怕自家宝贝“中招”。手足口病到底有多严重吗?该怎么应对?要平安度过流行期,首先还得对手足口病有充分的了解。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6岁以下幼儿。
多数被感染宝宝,在1—2周内痊愈;但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以感染脑部和心脏,不排除极少数宝宝,会出现重症病例,如患上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因此,若宝宝受到感染,要随时观察疾病情况,出现异常,应及时送至医院接受治疗。
如何辨别孩子是否患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5天。
家中检查方法
第一步、叫孩子张开嘴。看孩子嘴部周围是否有较多米粒大小的泡泡,周围有红红的一小圈,那就说明口里面长了皮疹。
第二步、检查双手。看看有没有同样米粒大小的泡泡,或者是一个个小红点。
第三步、检查双脚。看看有没有同样米粒大小的泡泡,或者是一个个小红点。
作为家长,检查到这步,你确定孩子口里、手上、足上都有皮疹,而胸部、腹部、背部却没有这些皮疹,那你就得高度怀疑你家宝贝得了手足口病。特别是5、6岁以下的小孩。
第四步、检查臀部和膝盖。还有些手足口病小孩臀部及膝盖也有米粒大小的泡泡,或者是一个个小红点。
有些家长会把手足口病误认为是过敏,过敏一般是全身性的皮疹,头部、胸部、腹部、背部、手、脚都有皮疹,而且很痒。手足口病的皮疹一般不痒。
第五步、给孩子量下体温,看看有没有发烧。观察一段时间,看孩子有没有打喷嚏、咳嗽、流鼻涕。手足口病一般表现为感冒,有些粗心大意的家长就当成感冒治疗了。
极少数患儿会出现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或循环系统的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脊髓炎、心肌炎、肺水肿等等,严重时则会危及生命。
如果发现患儿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现象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如何防治?
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的三大原则就是避免接触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上,注重个人及家庭、环境卫生是关键:
△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宝宝洗手;
△ 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保证宝宝有充足睡眠;
△ 多饮用白开水,不食用生冷食物;
△ 疾病流行期间,少带孩子去人流多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 疾病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变化。
简言之,预防需要做到:勤洗手、勤通风、喝白开水、吃熟食、晒衣被。
若孩子已患手足口病,需要注意
一般来说,大部分孩子得病是轻症反应,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就会自然痊愈,也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疤痕。
患病期间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此外,家长在家中护理一般从三个方面入手:
1、发烧护理
让孩子多喝水,合理使用退热药帮助控制体温,缓解宝宝的不适。注意哟,退烧药使用年龄有下限,小于3个月的宝宝患病不要自行服药,要带宝宝去医院看医生,让医生决定如何用药。
2、皮疹护理
发病时孩子会出皮疹,有的孩子会出现瘙痒的情况,这时候要给宝宝穿柔软,透气的衣服,勤换衣服、被褥等,尽量让孩子皮肤少受到摩擦。
用过的物品可用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进行彻底消毒。
臀部有皮疹的宝宝,要注意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等,则要遵医嘱局部涂药膏。
剪短孩子指甲,必要时包裹孩子双手,以防抓破皮疹,导致交叉感染。
3、口腔护理
得了手足口病,孩子嘴巴起泡,会很痛,尤其在吃硬的、热的、酸的食物时更为明显。
所以给手足口病孩子准备食物也应该清淡,细软,容易消化,避免喂酸的、烫的食物,尽量选择不刺激,也不需要怎么嚼的食物,以免加重口腔刺激。
同时,要保持孩子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孩子,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得过手足口病的孩子还会得病吗?
答案是有可能会得。因为引起手足口的病毒非常多,得过一次手足口,对其中某一种病毒有免疫能力,但对其他病毒没有免疫能力,下次感染其他病毒时仍有可能再次感染患病,但一年得同一种病两次的几率不大。
总之,爸爸妈妈们
不要对“手足口病”谈虎色变
绝大多数是轻型手足口病不可怕
孩子自己就会好起来
对轻型手足口病不要滥用药
此时正逢换季疾病高发期
让孩子勤洗手
室内人群密集的少去
尽量户外活动
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