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季期间,总怕冷到孩子,却反把孩子热出口腔炎、手足口!
从9月末到11月份,换季期间,很多家长及爷爷奶奶担心孩子冷到,就立刻换上厚厚的保暖衣,却让孩子了夏季最容易的疱疹性咽峡炎,一般来说2-4岁的幼儿易患这种病,将要出牙的婴儿也易得这种病。
因主要表现为口内长小水疱、并且疼痛而被命名为“ 口腔炎”(口疮性口腔炎)。这种病的发病率仅次于幼儿急疹,因此母亲应注意。
一直都很健康的婴儿突然把吃进去的食物吐出来(连续吐的较少见),摸着感到热,用体温计一量39度左右,于是连忙带孩子到医院请医生看病,常被诊断为“扁桃腺炎”或“睡觉着凉”。又打针、又吃药都不见好转,孩子一点东西都不吃了,甚至连牛奶都不想喝。第2天,有一部分孩子的体温虽然降下来了,但仍然还是不吃东西。再到医院去看一看,被告 之是“得了口腔炎”,并让大人看孩子的口腔,见到在悬雍垂根部的两侧有小水疱,还有的可见到水疱破裂后形成的红色圆形的米粒大小的点状物。 这时才明白孩子是因为咽部痛才既不吃代乳食品、也不喝牛奶的。
除上述症状外,孩子还表现口水多、口中异味。发热症状有的只1天 就退了,也有的持续二三天,如果是易发生抽搐的孩子,在最初的高热时也可能发生抽搐,但该病本身没有其他的并发症,一般四五天就可痊愈。 这种病是由病毒(柯萨奇病毒A群)引起的,没有什么特效药,因为二三天难以进食,给牛奶喝就可以。喜欢冰激凌的孩子可以给他吃冰激凌。
诊断也很简单,不用使用复杂的检查手段折腾孩子,只要看到咽喉部位有小水疱就可断定是这种病。但它不具有长期的免疫性,今年好了,明年又得的孩子并不少见。它还具有传染性,所以要注意餐具不要混用。
临床上有一种与疱疹性咽峡炎非常相似的病,即“手足口病”,这种病也是由柯萨奇病毒A群16型引起的。其发热症状和口腔内的水疱症状与口腔炎相同,不同的是在婴儿的手、脚、臀部有水疱样的丘瘆(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红色斑点),这是其特征,它也没有并发症。
一般发热持续1-2天,或有稀便、不吃奶等症状,接着可见淡红色的疹子出现。如果孩子热退后没有其他不适表现的话,不去医院也没关系,不过如果是易发抽搐的孩子则要注意,不论是痕疼性咽峡炎还是“手足口病”都能引发抽搐,所以还是请医生帮助做一下预防为好。
「妈妈一分钟」专注于0~3岁新生儿护理,传播更健康更前卫护理知识,
让宝宝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