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大意】妊娠期血栓非小事

文 / 健康上海12320(上海市健康教育所)
2018-06-27 18:20

小王由于先兆早产卧床保胎一月余,终于生了一个健康的宝宝。当她如释重负准备下地走走时,突然觉得一阵胸闷、喘不上气,脸色发青地晕倒在地,医生诊断为“肺栓塞”。虽然经过全力抢救,仍未能挽回她的生命……

小赵自然流产4次,每次怀上都很容易,但就是到了一两个月的时候,胚胎不是没有胎心就是空囊。经过检查她被确诊为“抗磷脂综合征”,经过积极的抗凝治疗后,小赵如愿以偿有了自己的孩子。

你知道吗,这两个看似无关的病例都和一个重要的妊娠正常生理改变有关,那就是“妊娠期高凝状态”。很多凝血因子在妊娠期都会增加,有利于产后子宫创面血管内迅速形成血栓,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机制。但它也是把双刃剑,妊娠期妇女发生血栓的危险比同龄女性高5倍。轻者如下肢静脉血栓,出现下肢肿胀、疼痛,重者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死亡率非常高。

一部分人孕前就有易栓症,包括一些抗凝物质的基因先天缺陷、抗磷脂综合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一些结缔组织病等。妊娠期的高凝改变无疑更是雪上加霜,极易导致血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易栓症者还容易产生胎盘绒毛血管内的微血栓,引起胚胎缺血缺氧,导致反复流产或胎死宫内等。

静脉瘀滞和血管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孕期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静脉、长期卧床保胎、剖宫产手术后疼痛而延迟下地活动、激素作用下使血管张力下降,都会导致血液流动缓慢,诱发血栓形成。另外,分娩过程中的血管内皮损伤,尤其是剖宫产也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如何预防妊娠期血栓发生?

❶对于一般孕妇,目前并不推荐常规进行易栓症的筛查,但是如果既往有血栓性疾病史、反复自然流产史、胎死宫内史、子痫前期史或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史的患者,可在孕前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易栓体质,可通过规范的抗凝治疗降低血栓及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❷对于抗磷脂综合征的患者,建议孕前、孕期及产后持续抗凝治疗;对于普通非易栓症的孕妇也需注意预防血栓形成。

❸要摒弃“保胎就必须卧床”的错误观念,目前证据表明,卧床休息并不能增加保胎成功率。孕期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血液的流动,有助于预防血栓,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散步、快走、瑜伽、体操、游泳等;多饮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倡导自然分娩,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手术。

❹产褥早期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加上产后活动少,是栓塞发生的高峰时期,故建议产后尽早下地活动。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6~12小时就可下地轻微活动,产后第二天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剖宫产的产妇术后6小时就可床上翻身活动,第二天即可下地在室内适当行走活动。

(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产科 郭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