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腺肌症、巧克力囊肿这纠缠不清的“三贱客”
子宫内膜异位症,大家已经慢慢熟悉起来了,不过通常跟它如影随形的还有巧克力囊肿、子宫腺肌症这两位姐妹。
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关系吗?
正常子宫有三层:子宫内膜层、子宫肌层和子宫浆膜层(子宫外被的包膜)。子宫内膜每个月都会受激素水平波动的影响,有一个增生、增厚及最终脱落的周期变化,子宫内膜脱落时伴有出血,即形成月经。
子宫内膜如果生长在子宫内膜层以外,医学上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常见类型,跑出子宫腔的异位内膜在卵巢生长,形成囊肿。
如果内膜生长在子宫肌层,称为子宫腺肌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为内异症,它是指:本来应该在子宫腔里生长的、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在某些条件诱导下,异位到子宫腔以外的部位,例如卵巢、盆腔腹膜、直肠壁等各个脏器,随着月经周期的激素变化,病灶反复出血,导致粘连、结节增生、及卵巢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的形成,引起疼痛和不孕两大临床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目前尚在研究中,最常见的说法是月经期经血逆流,导致有生长功能的内膜随之进入输卵管、盆腔,发生宫腔外的种植,从而引起子宫内膜异位。
既然是内膜,即使不在子宫腔,它也会受到月经周期雌孕激素波动的影响,来一次月经,就长一点。然后脱落的内膜又不能像月经一样排出,只能呆在囊肿里,越积越多。这些陈旧性的出血,样子类似巧克力液,所以俗称巧克力囊肿。
其实她的学名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就像是个离家出走又自力更生的顽皮孩子。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是两个独立的疾病,经常并存。两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都不太清楚,都属激素依赖性疾病,因此发病多在生育年龄。
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肌层后,周期性脱落时不能排出体外,因此会积聚于此地。在反复多个月经周期后,积聚的陈旧血液和破碎的内膜逐渐增多,病情就会加重。因此,异位的部位逐渐会发生疼痛,而且疼痛越来越重,月经期较为明显。还有人表现为月经量增多。不过,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而是通过体检发现的。
总结来说:
这一切都是不安分的子宫内膜的锅!
如果在某种因素干扰下,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跑”到人体其他部位,如子宫肌层内,形成子宫肌腺症、腺肌瘤,若异位发生在卵巢,则形成巧克力囊肿,也可发生在子宫骶韧带、肠壁、剖腹产手术疤痕,阴道侧切口上,少数可异位到肺、胃、膀胱、口唇、鼻腔等。异位的子宫内膜在子宫以外的部位种植,并同月经一起周期性的出血。
由于这些血液不能像子宫内膜一样可以在经期排出体外,就会在卵巢内、腹腔内膜下方等部位逐渐瘀积增大,造成痛经、不育、巧克力囊肿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总的治疗目的:减灭和消除病灶、缓解并解除疼痛、改善和促进生育、减少和避免复发。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及病变严重程度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该在妇科专家和生殖专家的共同参与下选个体化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