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康复之路—华姐的故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要条件
癌症治疗除了先进的药物及技术外,良好的心理质素更是康复之路的必要条件。 50岁的华姐(化名),过去从事文职工作,患上乳腺癌后便辞职担当家庭煮妇。当她完成切除乳房手术及化疗,康复接近一年后,却饱受失眠之苦.
向来是「紧张大师」的华姐,在手术后一直担心别人的目光,精神压力导致失眠,睡在床上「眼睁睁等天亮」,华姐又担心缺乏休息会令癌病复发,遂成恶性循环。由于晚上睡不安宁,早上自然无精神,睡眼惺忪的她,担心精神不佳会使她外出易生危险,连朋友都不想见,把自己孤立起来,社交生活严重受到影响。
华姐的失眠问题,更影响与家人的关系。每天留守家中的她,把全副精神集中于照顾丈夫与两名儿子身上。两名儿子已年过三十,但华姐坚持每天等他们食晚饭,即使星期六日,都要等儿子回家才一起进餐。此举局限了家人的工作时间和社交生活,无形中为家人添上无比压力。
渐渐地,华姐开始对自己的睡床有一份「又爱又恨」的感觉,好想好好入睡,但又惧怕在床上翻来覆去都不能入眠的感觉。她变得情绪低落,无动力做事,甚至出现轻微抑郁。由于华姐不想服食安眠药,在医生转介下,她参与了临床心理学家主持的「重遇安眠课程」,课程共分为五节,每星期小组会面一次。
华姐在过程中,与其他学员一起学习放松技巧,例如掌握拉筋、呼吸方法,以及如何处理睡前困惑的思想等等。由于华姐性格较内向,亦不太懂得表达自己,她在小组一直都十分沉默。直至她透露自己因害怕其他人的目光,而不敢穿泳衣去游水时,其他的小组成员立即分享自己的经验,建议她在泳衣内加胸垫,华姐也欣然采纳同路人的建议。成员间的互相支持,令华姐重获尝试的勇气,慢慢培养外出运动的习惯。
课程中亦慢慢改善华姐对失眠的谬误,例如不是每人都需要睡足八小时,调整生理时钟,避免日间小睡后影响晚上的睡眠质素。李博士又鼓励华姐外出散步,重建社交圈子,减少对家人的注意力,从而减轻了对自己及家人的压力。
华姐完成课程治疗后,每晚可睡足七小时,小组成员更在即时通讯软件开设群组,互相联络,相约外出。过时过节成员间更会传递祝福及鼓励说话,其他组员都形容华姐「变漂亮了」,「皮肤好了、精神了许多」。华姐脸上重现的笑容使主理的李博士甚感欣慰。
李博士指,有三至七成癌症患者会容易患上失眠,而女性患者失眠的比例更高达七成。不少乳腺癌的女患者,都会担心切除乳房后失去性症,丈夫会嫌弃自己。她建议患者可以考虑手术后装上义乳,以增强自信,与另一半发生亲密行为时,亦可以戴上胸罩。患者亦应了解自己性格上的优点,以及相处上丈夫对自己身体及行为上的其他喜好,不要只把焦点只放在同一地方上。家人亦可以尝试多与患者外出,与外界接触,接触多些阳光亦可以减轻失眠。若病人愿意求助,可以参与正向思考方式或减压技巧的课程,对病情亦有帮助。
谢谢阅读,本文来源:优诺丽康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