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大肠癌宜早,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例内镜下的早期肿瘤

文 / 新民康健园
2017-08-17 20:06

【原创】 左妍 新民康健园

过去对癌症,重后期治疗,轻前期诊断。如今定期结肠癌筛查尤其内镜检查,则是由诊断促治疗,重心前移了,发现早癌的可能性变大了。

市民顾老伯在家门口的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做肠镜,消化内科主任李兴华火眼金睛,发现他的横结肠内“躲”着一枚仅0.5厘米直径大小的息肉。李兴华用肠镜“顺带”把息肉切除,病理报告显示,顾老伯患了结肠息肉原位癌,好在发现早,手术预后良好。

“现在息肉、癌前病变、早期癌病人明显增多,肠镜检查是发现肠道疾病的金标准,检查的时候不能马虎。”李兴华说,防治大肠癌宜早,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例内镜下的早期肿瘤。

创大肠癌筛查“三段法”

防治大肠癌宜早,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例内镜下的早期肿瘤

2011年起,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与徐汇区疾控中心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社区居民的大肠癌筛查工作。一开始,市民的依从性不高,李兴华带领科室医生,利用业余时间每周下社区做讲座,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居民了解到筛查的重要性,很多人主动要求筛查。“那一年,在高危人群中,早期病变查出了三分之一!”

总结这些年来的经验,李兴华创造性地提出大肠癌筛查的“前、中、后三段法”。“前”是高危人群提前干预,肠道准备标准化、个体化;“中”是肠镜检查过程中,采用高新技术,放大内镜、色素内镜、超声内镜的应用,提高早癌的发现率;“后”是后期高危人群的干预和定期随访,不放过一位可疑的高危患者。如今,徐汇区的大肠癌的参与率及检出率均名列全市前茅,尤其是早期大肠癌的发现,显著改善了病人的预后。

为内镜检查设立严标准

防治大肠癌宜早,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例内镜下的早期肿瘤

然而,很多人因对肠镜检查心存恐惧而拒绝接受,这种恐惧心理致使临床上很多的大肠癌病例得不到早期诊治,错失治疗良机。

大肠总长度约1.5米至2.0米,在腹腔内走行既迂曲又很游动,镜子在肠腔内要拐“九曲十八弯”才能到达终点。传统的进镜方法是“一往无前”,也不管是否有肠镜在肠腔内结成“襻圈”。这样不仅会直接引起患者剧烈的腹痛,一不留神还容易让肠壁穿孔。怎么减少患者疼痛呢?李兴华说,“要拉直镜身,轻柔前行,避免在大肠中结成襻圈,就可以快速无痛地为患者检查。”他在科室里制定了内镜检查的统一标准,比如退镜时间不少于6分钟;直肠检查必要时要倒镜……因为在这里做肠镜“不痛苦”,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

早发现早治疗仍是首要

防治大肠癌宜早,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例内镜下的早期肿瘤

我国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率持续大幅度上升,有年轻化趋势,而且在临床上发现的时候一般都已到中晚期,这是因为大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定期的结肠癌筛查,不仅使早期检出更容易治愈,而且也有助于通过发现息肉或者病灶并在其癌变之前摘除,从而达到预防癌症的效果。

李兴华说,根据国际权威的医学指南,普通人群50岁以上都要参加筛查,如果有大肠癌、腺瘤性息肉家族史的人,则应从40岁开始,或者比家人诊断患病的年龄提早10年进行筛查。如果突然出现以下症状一定要多留心,尽早去医院做筛查:排便习惯的改变,例如腹泻、便秘,并且持续超过几天;持续便意,欲排未尽;大便带血,颜色发暗;腹部疼痛;时常感觉无力和疲劳;以及消瘦等。特别是对于血缘亲属中有结直肠肿瘤病人者,罹患结直肠肿瘤的风险相对于普通人群可高出数倍,更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