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筛查,你都查对了吗?
人在生病时,是最脆弱的时候,尤其是重大疾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里疾病,这是不容忽视的。在疾病治疗的同时,能多陪伴,多开导,多鼓励,让患者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战胜病魔的希望,人垮了,心先垮。心情舒畅会有利于病情恢复,心里疾病会随着身体的好转而随之康复。否则的话,心病未除,不配合治疗,痛苦,恐惧,折磨,轻生,厌世的情绪占了主导,那是非常不利的。
所谓的过度医疗,就是指因在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诊断及治疗措施超出治疗疾病本身的需要,并造成医疗费用和资源的浪费,有的治疗方案没有错,但必须考虑病人的身体条件和承受能力,对的方案在不对的时机,会不利于身体康复的行为,也算过度治疗。因此有人说,现在的检查缺乏正确的科学依据,有时该查的没查,不该查的随便就检查,特别是对于癌症的筛查。但其实医学首先是一种很严谨科学,任何一项医学检查都有它的理论基础。
拒绝筛查?你要承担的风险不是一般的大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国外的癌症发病率高,但其中很多得益于早期筛查发现,生存率要高很多,乳腺癌、结直肠癌尤其明显,如果发现得早,治愈率可高达95%以上。而在中国,绝大多数人没有筛查意识,等到真正出现症状的时候才会去医院检查,常常一经发现就是癌症晚期。比如日本的胃癌发病率是中国的三倍,而死亡率是中国的1/3,日本主要的措施就是癌前筛查。因此,中国的癌症人数及癌症相关死亡人数每年都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上升,癌症和恶性肿瘤不是一天形成,如果我们足够重视癌症筛查,这些病例中的大多数原本都是可以预防的。
癌症筛查定义是什么?~~~“是在尚无症状时,检查身体是否有癌症存在”。所谓癌症筛查,就是希望可以在肿瘤早期将其杀灭,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而非现在所说的过度医疗。癌症筛查方法多为类似的,关键查不查?查哪些?以什么样的频率去查?这些才是关键。建议是: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及肺癌,某些年龄段和人群值得进行筛查,某些则不一定;而对于卵巢癌和前列腺癌,则建议不要筛查。而医生应当和病人沟通,权衡癌症筛查的利弊。
乳腺癌:对于乳腺癌,早期可以通过自我检查和医学检查相结合,目前B超检查和钼靶是进行常规检查和复查的主要医学检查手段。非高危女性建议40岁开始每年坚持体检;有高危因素的女性从35岁起每年接受一次钼靶联合乳腺B超的筛查,如发现异常再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
宫颈癌:可以通过宫颈涂片显微镜检查进行宫颈癌筛查,这种方法也称为巴式涂片或TCT。女性朋友一定要提防宫颈癌早期癌变的信号,比如阴道出血和阴道排液症状。18岁以后,在任何年龄阶段,有性生活的女性(含未婚有性经历的)建议每年定期做宫颈涂片检查。高危人群(多个性伴侣,过早有性经验)
结直肠癌:预防结直肠癌最好的办法,是改变生活方式,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多吃水果并且多运动。专家建议一般人群45岁后平均每2年进行1次筛查,有肠腺瘤的高危人群,40岁后平均每年年接受1次筛查。检查项目包括肠镜、B超、胸片、肿瘤标记物。其中,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最有价值的手段。
肝癌:天天有应酬,戒不了酒,每次还喝多,餐桌不忌口,酒肉穿肠过,建议:必查甲胎蛋白,肝功,腹部彩超(肝胆胰脾肾),每年至少1次,并伴随着戒烟限酒,加强锻炼,减少脂肪肝。没有乙肝抗体的,及时注射疫苗。
肺癌:肺癌早期筛查的方法有X胸片检查、痰检、低剂量螺旋CT检查三大手段,建议每年一次。同时早期筛查工作必须伴随戒烟,如果是高危人群(50岁以上长期吸烟,吸二手烟超过20年,长期工作在密闭或者粉尘颗粒较多的环境下)决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应该增加检查频率,每半年一次。
胃癌:大部分胃癌患者的初期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胃口差、恶心、饱胀等不适症状。高危人群(有胃病史;慢性胃炎、胃溃疡40岁以上者;接受过胃部手术;直系亲属患胃癌)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胃癌主要检查手段是胃镜检查(包括染色胃镜检查,胃功四项检查等)。目前还有一种胶囊内镜,吃进体内不间断录像,被称作是行走在人体内的机器人,特点是痛苦小,费用高,可以作为备选项。另外,预防胃癌,必须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饮食要尽量的清淡和规律。
体检采血项目选择时,要关注这些体检项目:甲胎蛋白AFP(筛查肝癌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广谱类肿瘤标志物),CA125(卵巢癌,子宫癌肿瘤标志物),CA153(乳腺癌肿瘤标志物)CA199(胰腺癌,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胃癌筛查(胃功四项),TCT&HPV(宫颈癌筛查)。另外,癌症筛查只能为早期发现癌症提供线索,并不能作为最终癌症的确诊。值得指出的是,这些筛查推荐,都是基于现今医疗手段而确立的,存在一定的科学局限性。影像学筛查目前就存在某些争议,比如PET-CT就有一定的副作用,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它主要用于恶性肿瘤已经确诊后的分级诊断,不建议用作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