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癌症的认知,为什么科学败给直觉

文 / 中国科普网
2021-11-14 00:21

我们讲如何防癌,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向癌症最少的国家学习。癌症发病率最低的是哪些国家呢?我曾经做过调研,大家猜的国家千奇百怪,芬兰、日本、新加坡、不丹、缅甸、刚果……什么都有。

最多的答案是:新西兰和丹麦。

一提到这两个国家,大部分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美丽的自然风景。不难想象,新西兰和丹麦之所以癌症发病率低,最主要原因是这两个地方环境非常好,无论空气还是水,都没有什么污染,更没有我们痛恨的PM 2.5(细颗粒物)。

另外的原因还包括:

  • 爱吃天然食品,爱吃海鲜,不爱吃红肉;

  • 政府对食品监管很严,没有什么有毒食品;

  • 生活节奏慢,压力小,心情好。

最后,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新西兰和丹麦盛产鲨鱼油、红橄榄、龙须草等享誉世界的优质保健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研究发现,它们都能有效预防癌症。

图源:pixabay

嗯,当你频频点头,并准备开始记笔记时,我要给你当头一棒:你相信以上这些鬼话了吗?

事实上,新西兰和丹麦都属于世界上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新西兰排在第二,丹麦排在第五。

可以想象,现在很多读者内心是崩溃的……本来都相信我说的话了,结果发现被忽悠了。

虽然我们都觉得中国癌症患者多,但事实上,世界上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几乎全是发达国家,包括北美、西欧、大洋洲国家,还有亚洲的日本和韩国。这些国家或许是很多人心目中理想的移民目的地,它们自然环境更好,食品更安全,生活压力更小。这些都没错,但并不代表你去了就能摆脱癌症。

最大的风险——活得太久?

我们每个人都感觉到这么一种趋势:身边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这不是幻觉: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一直在持续增长,现在每年有400多万人被诊断出癌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8位新的癌症患者出现。

为什么会这样?有人归结于环境污染,有人归结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人归结于生活压力大……这些和癌症都有一些关系,但是新西兰和丹麦的例子告诉我们,还有更重要的致癌因素。这个因素是什么呢?是活得太久!癌症最大的风险因素,不是别的,而是年龄。

图源:pixabay

并不是说年轻人不会得癌症。事实上,即使刚出生的婴儿都有可能得癌症。但整体来看,癌症是老年病。寿命越长,患癌风险越大。从相关癌症发病率随年龄变化的曲线图分析可以看出,无论男女,从45岁左右开始,患癌概率就逐步提高,到了60岁以后,更是直线上升。去医院肿瘤科转一转就会发现,大多数患者都在60岁以上。

科普圈有一句名言:人只要活得足够久,早晚会得癌症。

发达国家医疗条件好、平均寿命长,因此癌症多,一点儿都不奇怪。说白了,当其他疾病都杀不死我们的时候,癌症就跑出来了。

又有人说,古代人不看电视、不玩手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的环境山清水秀,吃的食品也绿色天然,所以古代人不仅长寿,而且不得癌症。其实,这种说法也毫无科学依据。

唐代杜甫有一句名诗:“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诗字面意思就是说,70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很少见。但在2020年的中国,7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快一个亿了,一点儿也不稀少。杜甫活到现在的话,只能说“人生一百古来稀”。

统计显示,无论世界上哪个地区,人均寿命达到40岁以上都是现代医学发展以后才实现的,是最近100多年间的事情。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现代医学和科学在中国的迅速发展,老百姓才普遍享受到了清洁饮用水、疫苗、抗生素等资源,人均寿命才随之大幅提高。短短几十年间,中国人的预期寿命从40多岁一下子提高到了76岁,在很多大城市更是突破了80岁,上海居民已经超过了83岁。

而伴随着中国人预期寿命的急剧增长,癌症发病率也开始迅速提高。北京和上海的人均预期寿命居于全国前列,癌症发病率也处在全国前列,这绝不是偶然。如果未来大家真的能活到120岁,甚至150岁,得癌症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请注意:这不等于会死于癌症)。

符合直觉的伪科学

我为什么要在开头“造谣”,说新西兰和丹麦的癌症发病率低?是为了给大家演示如何制造“伪科学”。可以想象,我如果讲完这个“谣言”,借机卖新西兰和丹麦的抗癌保健品,生意应该不会差。

我在讲座的时候经常用这个故事,到目前为止加起来上万听众,只有一个人曾经公开质疑,很多人都觉得很有道理。为什么大家都会上当?因为我说的答案,符合大家的直觉。我抓住了大家对癌症的恐惧、对环境的担忧,抛出了一个大家“等待已久”的答案:环境好的地方,癌症发病率必然低。中国癌症发病率高,是因为环境差。

在讲座中,我甚至故意找了两张风景非常秀丽的图片,来诱导大家往“环境好”这个方面来想。不出所料,这引起了巨大的共鸣,大家纷纷中计,尽管我的故事里谎言无数、漏洞百出。

其实,新西兰人和丹麦人红肉都吃得不少;鲨鱼油、红橄榄、龙须草三种保健品都是我编造的,根本不存在;麻省理工学院也没有研究说保健品能防癌。我的所有结论都没有引用任何文献来支持,但绝大多数人还是相信了,就因为我说的话和大家想的一样。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文章结论和自己直觉一致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不会去考察证据是否可靠。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寻求真相,而是在证明自己的直觉。

图源:pixabay

酸性体质致癌、转基因致癌、红薯防癌、大蒜防癌,这些谣言传播范围非常广,出现在大量营销文案中。即使文案漏洞百出,即使无数科学家辟谣,很多人仍坚信不疑。这些谣言之所以大获成功,就是因为它们符合大家的直觉。我们可以不断地辟谣,但这治标不治本。我经常说,科学家在兼职辟谣,人家是全职制造伪科学,只有通过科学思维训练,学会质疑“直觉”,才是防止上当受骗的最佳武器。

但这并不容易,因为人天生是靠直觉来认知世界的,科学思维是非常“反天性”的。我们需要随时提醒自己,面对任何结论,请抛弃自己固有的想法,客观地分析证据是否可靠。

人的科学思维训练越早开始越好,最好从孩童时期就开始。年龄越大,人的思维越不容易跳出“舒适区”。说白了,我们大脑会越来越懒,越来越不想分析。很可惜,中国的课堂上极少有科学思维训练。我们从小到大记住了很多信息,但没有掌握识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我也是大学毕业后,经过10多年的系统科研训练,才慢慢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不轻易下结论,而是用科学思维来分析看到的东西。

我希望大家,尤其是小朋友,不用走这个弯路,能早日发现:科学,是很酷的,用科学思维看世界,是很酷的。

作者:李治中,科普作家,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文章节选自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癌症·防御》,略有删减

编辑:毛梦囡

审核:王飞

终审:陈磊

中国科普网官方微信

科技部主办权威科普平台

识别关注

记得收藏、评论、点“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