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也是病,忍一忍,真不行—抗癌管家

文 / 抗癌管家
2021-03-18 19:21

1

什么是“癌痛”?

数据显示,初诊的癌症患者中,疼痛发生率为25%,晚期的癌症患者中,疼痛发生率则升至60%-80%,其中1/3为重度疼痛患者。在中国,估计有一半的癌症患者疼痛未得到有效控制,有30%的患者临终前的严重疼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癌痛会随着肿瘤的进展加重、多变,并出现多部位的疼痛。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007年的一项国外临床研究,在治愈后肿瘤患者癌痛发生率也达到了33%。有80%的疼痛是因为肿瘤直接浸润、侵犯、压迫其他器官的神经所致,患者会感觉有刺痛、钝痛、压痛或刀割痛。

2

癌痛为什么可怕?

举个例子:假设患者得了恶性程度很高的癌症,比如食管癌、胰腺癌、胰头癌等,至少有半年或者一年以上的时间要与疾病做斗争。但此时如果出现恶性的、极度严重、让患者彻夜难眠的疼痛,对饮食、睡眠、精神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无法积极配合其他的治疗,可能很短时间,就可以把人从精神到躯体完全摧垮,甚至死亡。

3


癌痛发生的常见原因

1.肿瘤直接压迫侵犯周围组织,如肺部肿瘤牵拉胸膜引起胸痛,结肠肿块引起的腹痛,胰腺肿物压迫神经引起的腰背部疼痛,颅内病灶压迫神经引起头痛、头晕等。

2.肿瘤转移,如骨转移引起转移部位的骨痛。

3.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如打升白针后骨头的疼痛,骨穿或其他手术操作后局部的疼痛。

4.合并症或并发症相关性疼痛,肿瘤引起的梗阻或穿孔等所致的疼痛。

4

什么时候需要进行癌痛治疗?

很多患者认为,癌痛是正常的,肿瘤治好了自然就不痛了。所以,他们认为控制肿瘤比控制疼痛重要,只有当疼痛剧烈时才用镇痛药,甚至还有不少患者不愿意接受规范的疼痛治疗。受这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不少患者拒绝承认自身疼痛的存在,并拒绝接受疼痛治疗。中国人鼓励“忍”的文化,包括“忍疼痛”,疼痛不是病,可以忍着,对身体影响不大,一直到忍无可忍,才去治疗,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越是拖延的病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越容易导致病情的反复甚至恶化。而且治疗的费用反而会变得更加高。越早科学的治疗,越好的控制病情才能越快的恢复身体健康。

5

如何科学治疗癌痛?

我们先来了解癌痛的分级:疼痛是一种主观的感觉,每个人对疼痛的阈值不尽相同。目前癌痛的量化评估原则是以患者的主观感觉为准,不要去比较为什么相同分期的疾病,别人一点都不疼,我却痛得死去活来。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每个人对疼痛的阈值不尽相同,没有可比性。当然也不要因为疼痛加重就对治疗失去信心,只要规范治疗,癌痛是可以控制的。目前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数字分级法,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和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三种。

1.数字分级法:使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将疼痛程度用0-10个数字来表示,0表示不痛,10表示你所能想到的最剧烈的疼痛,由患者选择相应的数字来描述对应的疼痛。根据数字可分为: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和重度疼痛(7-10分)。

2.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法: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面部表情状态,按照《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进行评估,主要适用于表达困难或有交流障碍的患者。

3.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根据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

(1)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2)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

(3)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6

疼痛的治疗

轻度疼痛:可选用非阿片药物(NSAID)。

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或低剂量的强阿片类药物,并可联合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辅助镇痛药物(镇静剂、抗惊厥类药物和抗抑郁类药物等)。

重度疼痛:首选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辅助镇痛药物(镇静剂、抗惊厥类药物和抗抑郁类药物等,推荐使用PCA镇痛)。

7

常见误区

误区一:得了癌症肯定会疼,能忍就忍,实在忍不住再吃药

疼痛会影响睡眠、身体代谢和机体免疫力,不及时治疗容易耽误病情,影响肿瘤的治疗。超过3个月的疼痛属于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无痛是人的基本权利,选择理想的止痛药并合理使用,90%以上疼痛患者都可以达到无痛。长期得不到有效止痛治疗的病人,容易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发展为难治性疼痛。

误区二:只有癌症到了晚期才会疼痛

不是。癌痛是由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癌痛可以贯穿于癌症的始终,早起癌症也可能出现疼痛。因此,有疼痛并不是癌症发展到晚期的标志,出现疼痛不必过于担心,应及时治疗。

误区三:止痛治疗只要能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

缓解疼痛是提高晚期癌痛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止痛治疗的最低要求是达到无痛睡眠,而真正意义上提高癌痛病人生活质量的要求应包括:无痛睡眠、无痛休息、无痛活动。

误区四:疼痛时再服药,不疼时不吃药

应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服药,服药时间即使没有疼痛,也应该按时服用,这样可保证疼痛连续缓解。如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和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应每12小时口服一次,芬太尼贴剂(多瑞吉)应每72小时使用一次。

误区五:服用止痛药会成瘾,会有依赖性?

大约有75%~90%的晚期肿瘤患者因慢性疼痛需要用到阿片类药物。但如果你还将阿片类药物与鸦片、毒品画上等号的话,那的确是误解了它们。

癌痛的治疗首要原则就是按阶梯给药,阿片类止痛剂的缓释剂型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使药物在胃肠道缓慢释放后吸收,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能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水平,抗癌管家-康爱管家,我们一起抗癌,治愈癌症不是梦。起到止痛作用,而不会形成血药浓度的峰值,无法达到成瘾的浓度。因此,患者在慢性癌痛患者中采用口服阿片类控释、缓释剂型时,血药浓度维持稳定状态,不易成瘾。

权威资料显示:阿片类药物正确应用,可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命,这是因为疼痛的消失,改善了患者的睡眠,并增强了食欲和体质。另一方面,阿片类药物用于癌痛治疗时,只要早期进行治疗,并进行规范治疗,几乎没有成瘾性。另外,随着肿瘤向晚期进展,病人疼痛加重,止痛药的剂量需要增加,同时阿片类药物有一定耐受性,因此有些患者用药量逐渐加大,这是很正常的,并不属于“成瘾”。

癌痛的治疗是抗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止痛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抗肿瘤治疗的信心。

误区六:常见的止痛药一定比阿片类药物安全吗?

那些耳熟能详的止痛药物并非绝对安全。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对消化道、心脏、肾脏有损伤,尤其患有消化道溃疡的患者更应谨慎使用。而且这些药物存在“天花板效应”,即用药存在最大剂量限制,用量超过剂量限制后,止痛效果不会增强,但不良反应会增加。

因此癌痛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阶梯止痛原则分,疼痛评分为轻度的情况可以使用这类常见止痛药,而中、重度疼痛,则首选阿片类药物。

本文转自肺癌康复圈(由“抗癌管家网站-康爱管家”转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