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息肉变成癌症,要做到2个“早”!中医调治有奇效

文 / 健康综合营地
2021-03-15 20:39

大肠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部位的恶性肿瘤,由于肠癌具有隐蔽性,大多数在早期没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很多时候,发现时已经到晚期。此外,很多人对肠癌有一种误区,认为这是一种突发疾病。

其实,肠癌多是由慢性病转化而来,是一个多阶段的漫长过程,研究发现,大约80%的肠癌是由息肉转化而来,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从肠息肉到癌症可能需要十多年的时间,那么如果及早发现肠息肉,并进行干预治疗,就能阻止其恶变成肠癌。要防止息肉变成癌症需要做到以下2个“早”。

一、早发现

肠息肉是肠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前期没有明显症状,多数是在体检时发现的,因此,想要及早发现肠息肉,就要及早做肠镜检查。

临床上发现,40岁以上人群是肠息肉的高发人群,而且发病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高,因此,建议40岁左右的人群即使没有症状也尽量做个肠镜检查。此外,建议有以下4类情况的肠息肉高发人群最好也能及时做肠镜检查。

1、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

2、长期肠道不适的人群;

3、不良生活习惯的人;

如喜食高热量、嗜酒、久坐不爱运动等不良习惯的人。

4、长期精神抑郁的人群。

及早发现肠息肉这个“癌前病变”,及早采取治疗,对肠癌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二、早治疗

发现肠息肉后要尽早治疗,那么是选择西医手术还是中医调治呢?这是个问题。关于如何治疗肠息肉,有以下2个建议。

1、直接选择中医治疗

从中医角度来说,肠息肉的成因多是脾胃虚寒,脾失健运,水湿聚而成痰,痰浊与卫气交搏于胃肠,阻塞脉络,郁而成积,形成息肉,这个病因在两千年前的古籍《灵枢·水胀篇》中就有记载。

因此,中医在治疗肠息肉上从调理恢复脏腑功能入手,脾胃虚则补益之,息肉则化痰散结,“固本”与“治标”同时兼顾,在消除息肉的同时,恢复脾胃功能,从而从根本上调理体内长息肉的内环境,对息肉的预后有很重要意义。

2、术后选择中医调理

关于肠息肉术后需不需要选择中医调理?这要看患者术后有没有慢性肠炎的症状,如果没有,可以不服用中药调理;如果术后仍有腹痛、腹泻、肠鸣等慢性肠炎的症状,从中医角度来说,这是脾胃虚弱的表现,脾虚就会生痰湿,痰湿聚结在肠壁上就会形成肠息肉,息肉就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建议这类术后仍有慢性肠炎症状的人群通过中医药调理、恢复脏腑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息肉复发。